預防心血管病避免10大誤區
1、盡量不吃藥。很多冠心病患者,犯心絞痛時,總是盡量忍著不吃藥,以為經常吃藥,以後就無效了。其實,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藥,只有長期吃且每天吃的頻率又很高時,才可能產生耐藥性;間斷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會形成耐藥性。 2、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大於55歲的血壓正常者,90%可能發生高血壓。所以,應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對於還患有糖尿病、腎髒疾病的患者,血壓水平應低於130/80毫米汞柱。 3、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很多患者認為降脂藥對肝腎的副作用很大。血脂稍高一點兒,還是不吃藥好。其實,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來說,大多數人對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發生肝髒轉氨酶升高。 4、急性心梗保守治療好。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有20多年歷史,它創傷小、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經濟條件許可,介入治療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5、運動量越大越好。現代人特別是辦公室族,平時沒時間鍛煉。偶爾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練一番。其實這樣的危害更大。長期工作緊張,體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運動超出身體承受能力,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運動後有點喘,微微流汗,講話不累,就表示此次運動強度適當。 6、高血壓沒症狀不用治療,只要是降壓藥大家通用。大約有50%的早期高血壓病人沒有任何症狀,這只是由於個體差異,對高血壓不敏感,但高血壓所造成的危害卻不會消失。另外,高血壓病因復雜,不能用同一個固定的模式服藥,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個體化”的用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