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診斷 >> 致命性心律失常

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種類包括窦性心動過速,過緩,停搏和窦房傳導阻滯,房性早搏、過速、撲動、顫動、房內傳導阻滯、心房靜止,室性早搏、過速、撲動、顫動、室內傳導阻滯、心室停搏,房室交界性早博、過速與傳導阻滯。大部分心律失常如最常見的偶發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對人體影響不大,都不需要特殊處理。

    二、什麼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嚴重的有致死可能性的心律失常稱為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速、室顫和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和心室停搏,輕者引起患者暈厥、抽搐,重者如果搶救不及時,特別是心跳停止超過5分鐘者可導致神經系統後遺症或死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也是心髒性猝死的防治,是全球范圍內一個嚴重的尚在研究和探討中的臨床醫學課題。     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常見病因:     1、室速、室顫的常見原因:室速、室顫占心髒性猝死原因的90%左右,室速、室顫的發生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最主要的機制是心室心肌的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運動,其中早期後除極(EAD)和晚期後除極(DAD),是最主要的細胞電生理機制。     引起室速、室顫最常見的疾病有:(1)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脈綜合症,心肌梗塞後的各種室性心律失常等;(2)心力衰竭所致的猝死;(3)心肌疾病包括心室肥厚、擴張性心肌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4)長QT綜合症等,先天遺傳性疾病所致的心髒猝死。     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有:缺血或冠心病;心肌疾病;慢性心衰;EF<40%;心髒過大(心胸比例大於0.6);及已知和未知的遺傳性疾病。     2、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緩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病態窦房結綜合症,尤其嚴重的窦性停搏(>3~5秒)、窦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慢於40次/分;嚴重的室內傳導阻滯,如三束支阻滯或嚴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滯(QRS>140ms);和由緩慢性心律失常誘發的室速、室顫。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研究的比較清楚,最常見的病因是老年人退行性傳導系統疾病,成年人冠狀動脈疾病,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致命性心律失常     四、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     1、室速、室顫:室速、室顫的預防首先是積極防治其基礎心髒疾病。     室顫的處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診的處理之一,室顫一旦發生,立即體外電除顫。如發生心髒驟停,則按心髒驟停常規處理。     室速的處理一般先用藥物復律,其中應用最多的是靜注氨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藥物處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壓下降者應積極電復律。     室速/室顫的藥物防治占重要地位,二者有復發的傾向,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同樣重視病因治療和消除誘發因素。不同病因的室速/室顫在防治上有不同的選擇,而且在預示室顫危險分層上的各項指標也有不同的意義;但不論哪項指標,它們的敏感生、特異性、實用價值都有限。因此室速/室顫的遠期防治是一個難題,而且要個體化選擇防治方法。從總體而言,對器質性心髒病伴室速/室顫者,體內自動除顫器(ICD)優於氨碘酮。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室速/室顫復發者宜植入ICD;沒有經濟條件者,選用胺碘酮。     ICD防治心髒性猝死和室速、室顫的效果是肯定的。凡有心性猝死病史者或者有室速、室顫者均為ICD植入的適應症。目前ICD具有分層治療功能即:Ⅰ、起搏功能——當心律緩慢時具有起搏器的功能進行按需起搏;Ⅱ、治療室性心動過速的功能——即超速抑制自動復律功能;Ⅲ、低能量電復律——即用2~5J的能量將適性心動過速體內復轉為窦性心律;Ⅳ、自動電除顫的功能——即確診室顫存在時自動用10~30J的自動放電將室顫復律為窦性心律。     2、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症狀輕微者,一般情況下先用阿托品、654-2或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任何器質性的、不可逆的和藥物治療無效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均為人工心髒起搏器治療的適應症。起搏器的選用以DDD起搏器或其它生理性起搏器為宜,對緩慢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者,尤其QRS綜合波大於0.12~0.14秒者應植入雙心室或者右室雙部位起搏器。     人工心髒起搏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是肯定的。植入技術已有四十余年的經驗,非常成熟且嚴重合並症極少,因此,應積極的推廣應用人工心髒起搏技術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實習編輯:黃翠君)
熱門文章
警察連續工作猝死 7大征象提防猝死發生

據廣東惠州公安局消息,8月1日晚10時30分,45歲的惠東縣公安局黃埠派出所民警周智東醫院宣布搶救無效死亡,死因初步推定

頂尖心血管病專家教你學護心

健康從“心”做起,好的生活習慣對血管疾病防治非常重要。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國家衛計委首席健康教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