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頸動脈硬化的病因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有很大的幫助。頸動脈斑塊的病因是什麼,如何治療比較好呢?
頸動脈斑塊的病因
引起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有高血酯血、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為了明確危險因素,及有無心腦血管並發症,可做進一步檢查,如血脂、血糖、腦CT、腦血管超聲、心電圖與心髒超聲等。
頸動脈斑塊一般治療方法:
一、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1、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使用一天口服一次的長效降壓藥,同時應控制血糖、血脂在理想水平。

2、飲食上要低鹽、低脂;要戒煙、限酒,適當運動,肥胖者應控制體重,並要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精神與心態等。
二、藥物治療:
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阿斯匹林75mg/日,或拜阿斯匹林100mg/日;
2、服用活血化瘀活中藥:如通心絡、血塞通、步長腦心通等口服,也可輸液治療。通心絡治療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腦供血不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3、控制和減緩頸動脈斑塊進展的藥物:
目前證實有效的藥物有:他汀類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可以穩定或減小斑塊,治療方法相對比較安全。
4、定期復查:
觀察斑塊的大小和性質,並及時咨詢神經內科醫師,調整藥物,以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