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提高人民大眾的知識水平,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盡早診斷、及時治療,將大大減少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杭州市二醫院心髒中心主任楊德業教授在作客本報名醫大講堂時說。
“三高”10年以上人群更易患冠心病
在楊教授的專家門診中,經常會有些中青年患者感歎“體檢時發現血壓、血糖、血脂都高,就是工資不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目前我國有2.6億高血壓患者,只有10%的人血壓得到良好控制,而在控制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另外還有2億高脂血症患者和9000多萬糖尿病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根據國際醫學專家預測,這些所謂的‘三高’十年以上的人群,今後十年患冠心病的概率是40%以上,如果加上肥胖的話,今後十年患冠心病的概率會更高。”楊教授說,所以預防冠心病的竅門之一就是:拒絕“三高”,遠離肥胖,而實現的關鍵就是“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
關於如何“管住自己的嘴”,楊教授的建議是低脂低鹽飲食,盡量不吃肥肉,少吃螃蟹膏、沒有鱗的魚、雞蛋黃、黃油等高膽固醇的食物,食鹽少於6克/天、食油少於25克/天、瘦肉類50-100克/天、魚蝦類50克/天、蛋類3-4個/周、奶類250克/天。
另外就是要邁開自己的腿,尤其是白天上班坐在電腦前、晚飯後又坐在電視前的靜息生活方式的人,一定要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運動,像盡量少開車、少乘電梯就是比較好的方法。如果再進行量化,楊教授認為最低目標是5次/周,30-60分鐘/次,最理想的目標則是每天運動30-60分鐘,從而使血壓、血糖、血脂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每年應做心髒檢查
楊教授說:“冠心病有遺傳傾向,如果爺爺奶奶或者父母親中有冠心病患者,自己年輕時就應該注意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控制,這就是預防冠心病的竅門之二。”
他曾接診過一位32歲男性患者,是一位普通的辦公室職員,平常也沒有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但就在有一天,因為突發的胸悶胸痛被送進醫院,經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是達到了正常人的3倍以上。詢問病史才發現,原來他的爸爸和爺爺都有冠心病,兄弟姐妹的膽固醇也很高。
楊教授說,家族中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即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特別高的,更要引起警惕,因為這類患者極易患冠心病。另外,這類病人的眼角處常常出現黃脂瘤,看似貓頭鷹,不知道自己血脂高的人也可以以此來判斷。
而特別要引起重視的是,40歲以上的男性或50歲以上的女性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時,要小心是冠心病,最好每年做一次血管、心髒等檢查。而有家族史的人來說,過了30歲以後就要一年甚至是半年就做一次相關檢查。
冠心病患者可以少量喝酒,但一定要戒煙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煙和酒最好都不要沾邊。
先來說說飲酒。過量飲酒對冠心病患者不利,因為過量飲酒可導致血壓上升、心率加快,是促進心絞痛發作的原因之一。但要是有些患者覺得戒酒比較困難,楊教授覺得可以少量喝點,不過一定要控制好量,白酒少於50毫升/天、葡萄酒少於100毫升/天、啤酒少於250毫升/天。
再來說說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為吸煙可以通過氧化應激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最終引起血栓、炎症、血管收縮、血管重構、斑塊破裂等不良臨床事件,促進心絞痛的發作。
楊教授曾接診過一位41歲的男性患者,血壓、血脂、血糖全部正常,突然出現胸悶、胸痛症狀,送醫院檢查發現是心肌梗死。後來問了家裡也沒人患有冠心病,唯一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因為他已經有將近二十年的煙齡,一天一包以上的量。所以楊教授再三提醒,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戒煙。
-小貼士
心肌梗死的自我識別
冠心病患者大部分有心絞痛發作史,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有生命危險。
楊教授整理了幾種自我識別心肌梗死的方法,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一是胸痛時間超過30分鐘;
二是胸痛時合並血壓下降;
三是胸痛時合並呼吸困難,不能平臥;
四是胸痛時心電圖發現有ST段抬高或合並Q波異常;
五是胸痛後驗血發現心肌酶學升高。
損傷或放射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發病前有相應的損傷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臨床上依據頸動脈狹窄是否產生&rdq
不控制高血壓會有哪些危險? 血壓越高,心髒及諸如大腦、腎髒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損害的風險就越大。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