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並發症多”—“四高一多”的特點。專家指出,雖然心腦血管患者平時對強烈刺激很警惕,但還是有人每天會被小小的鬧鐘嚇到。醫生提醒,心腦血管患者慎用枕邊鬧鐘,謹防長期受到驚嚇發生危險。
68歲的陳伯,每天早上要和朋友去晨練,早上6點鐘起不來,他就給自己定了個鬧鐘把自己“叫醒”。可每次鬧鐘響的時候,都會被驚醒,心髒猛一頓狂跳。專家表示,清晨5-7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期”,受驚嚇嚴重時,會誘發心梗或腦卒中。
研究還顯示,人在熟睡過程中,心跳、血壓、體溫、呼吸頻率、腦電波都比清醒的時候慢,比如睡眠時呼吸為每分鐘16次,而清醒時為每分鐘24次。被鬧鐘吵醒的那一剎那,人體從熟睡中被驚醒,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處於興奮狀態。
如果長期被尖銳刺耳的鬧鈴驚醒,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則一直處在慢性應急狀態,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時間久了就會引起心髒病。而那些本身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清晨腎上腺素分泌會較多,被鬧鐘突然驚醒,可能會導致心梗、心律失常等狀況,這些情況都極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