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中風病病因病機非常復雜,屬“本虛標實”,急性期由於發熱抽搐或臥床,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吸收功能減低出現便秘,胃口不好,舌苔厚膩,脈弦,多表現“標實”為主。此期的病人飲食宜清淡,應給予營養豐富但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米粥、軟面條、雞蛋、魚類、瘦肉,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平時喜歡喝湯的病人,家屬可將魚肉或瘦肉摻在蔬菜中一起剁碎滾湯飲用。適當多飲水,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發生。不宜煲一些過於“滋補”的湯類,以免“留邪”,影響病人的康復。
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的病人,主要表現是“本虛”為主,兼有標實。飲食則要注意扶正氣,以達到“祛邪”的目的。常可選用黃芪、黨參、當歸、田七、丹參、雞肉、瘦肉(豬、牛)、蛇類、龜類等,但“補”的法則要根據病人證候特點制定。值得提醒的是,不論哪一期,病人都應忌濃茶、酒及煎炸肥膩的食物。
中風患者的飲食方案
最近國內有關醫學專家經多年臨床觀察,制定出中風患者的飲食新方案,即飲食“三三”制,證明對中風病人可縮短療程,提高治愈率,且能降低復發率。
早餐“三三”制:1小碗粥(或1杯奶),1片面包(或1只饅頭或小肉包),1塊蛋糕(或l小碟水煮花生米)。粥最好是赤小豆粥、枸杞粥、紅棗粥、淮山粥、蓮子粥中的一種,脫脂奶或鮮豆奶約200毫升。
中餐“三三”制:1蔬1葷1碗米飯;蔬菜可任選一種,約200克;葷可選魚、瘦肉、雞、鴨、兔、蛋中任何一種,約50克,最好做肉丸吃,以利消化,米飯約200克。
晚餐“三三”制:1蔬1素1碗面(或米飯);蔬菜應與中餐有別,素專指各種豆類及制品,如大豆、豆腐、豆芽、豆干、豆絲等,約100克,面條約100克。
每天上午與下午應適量吃些鮮水果。該飲食法也適宜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病患者選用。
為什麼土豆成為心血管健康飲食? 你家是把土豆當成菜還是當成飯呢?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當然是菜了!炒土豆絲土
引起因素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發展是脂代謝異常、外界環境因素和內在的多基因調控異常及血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