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公認,對已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有斑塊等病變的患者,無論是否有高血壓均應長期堅持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種解熱鎮痛藥。直到近二十余年,人們才發現老藥阿司匹林有了新用途,除解熱鎮痛外,還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
首先發現可以預防腦卒中,又發現長期服阿司匹林還能夠使心肌梗死、慢性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發生血栓的概率下降20%~25%,雖然有一定的出血風險,但對高危患者實際的獲益明顯超出風險。
眾所周知,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那麼是否每個高血壓患者都應服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呢?
有人主張血壓控制良好的50歲以上、單純的高血壓患者都應該考慮服用阿司匹林。然而,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該觀點,他們認為50歲以上、單純的高血壓人群並不是人人都需服阿司匹林。
因為研究發現,對未發生過心肌缺血和/或卒中的低危人群,服或不服阿司匹林,最後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百分率是相似的,單純高血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獲益遠不及危險因素多的患者。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不少高血壓患者對阿司匹林處於抵抗狀態,就是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敏感。
最近的20項研究中,2930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325毫克,並用多種監測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來評估其療效,發現其中28%的患者服阿司匹林後亢進的血小板功能並未得到抑制,即服用阿司匹林無效。這種阿司匹林抵抗人群與阿司匹林敏感人群相比,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明顯升高。
因此,即使您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也不一定都有效,可以查一下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若服阿司匹林1~2個月後這些臨床常用的指標毫無下降,您很可能有阿司匹林抵抗,就應該停服阿司匹林,改服中藥或他汀類藥物。
目前,國際上公認,對已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有斑塊等病變的患者,無論是否有高血壓均應長期堅持服阿司匹林。2002年一項20萬人的研究總結顯示,阿司匹林能夠使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減少1/4,心血管疾病死亡減少1/6。因此對下列患者應用於一級預防(所謂一級預防,即還沒發生疾病就開始預防性服用藥物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1.年齡<50歲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項其他危險因素如:酗酒、吸煙、高血脂等;
2.年齡在50~69歲、有吸煙或糖尿病史的患者;
3.年齡在70歲以上老年人;
4.有頸動脈斑塊或下肢動脈搏動異常(如雙足背動脈波動不對稱),或做血管功能檢測ABI(胫後動脈或足背動脈與肱動脈的收縮壓比值),如比值高於正常,則提示動脈僵硬度明顯增加,提示全身血管有狹窄和堵塞的可能。
綜上所述,並不是所有單純高血壓患者都要服用阿司匹林。為了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每個高血壓患者應把重點放在控制血壓和血脂上,服降壓藥和調脂藥,同時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比服用阿司匹林效果好得多。
值得提醒的是,對血壓控制不好的患者,尤其要慎用阿司匹林,一般血壓在185/110毫米汞柱左右就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因血壓急驟上升而引起顱內出血。
對於輕度腦梗死患者,發病48小時內可給予阿司匹林每天100~300毫克,以降低死亡率和再發率;但血壓也不能過高,要將血壓控制在160/100毫米汞柱左右,以避免引起梗死灶周圍出血。
阿司匹林不要與其他溶栓藥物如肝素、華法令等同時服,以避免出血的發生。阿司匹林最多見的不良反應是胃出血,雖然目前服用的都是腸溶片,但仍有部分在胃內溶解,一般服後2小時胃內溶解率可達10%,雖比非腸溶制劑胃腸道反應少60%,但每天服100毫克的腸溶片也有0.12%的消化道出血率(即每900人服用1年後出現1例消化道出血)。因此,對於有胃病、肝病、出血傾向及近期發生過腦出血的患者,阿司匹林應慎用。
腦出血疾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病率逐漸在升高的疾病,而且腦出血疾病發病以後對患者的影響非常大的,一般腦出血發病以後還會引發
高血脂症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