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是胎兒期血液循環的主要生理性血流通道。正常在出生後即功能上關閉,繼而解剖上閉合,但在某些病理情況影響下,動脈導管仍持續開放,即成為心髒動脈導管未閉。專家指出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首選藥物治療。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心髒動脈導管未閉患者都有藥物治療的機會。
藥物治療心髒動脈導管未閉是新生兒尤其是新生早產兒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一般來說藥物治療的成功率在70%左右,若藥物治療失敗,患兒依然還有手術治療的時機。
心髒動脈導管未閉藥物治療主要用於處理並發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心內膜炎等。患嬰出生後如有氣急、心力衰竭,可先控制液量,輔助呼吸,利尿等治療,以改善心肺功能,輸血糾正貧血。
通常情況下早產兒患有先心病心髒動脈導管未閉概率非常高,因此針對早產患嬰體重輕者(1500g以下),血含氧量的升高,可促使粗大動脈導管的收縮閉合,減少或消除自主動脈向肺動脈的分流。呼吸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療法。心內膜炎給予大劑量藥敏的抗生素,若未能控制,應改行手術。
據醫學史記載,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早產先心病心髒動脈導管未閉患嬰除應用上述傳統的內科療法外,還有人開始試用藥物性閉合導管的療法,即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消炎痛抑制環氧合酶阻止前列腺素合成,以抵消其擴張動脈導管的作用,促使導管收縮閉合。
據當時不完全的臨床數據顯示,雖然可能動脈導管存在再開放的可能性,但是通常70%以上的動脈導管最終可得到閉合,這個效果也是非常樂觀的。目前在投藥的時機、劑量和療程等方面尚存在不統一的意見現象。
總之,不必在早產兒出生的當天預防性地給予消炎痛,而可在出現血流動力學大分流的臨床表現時開始用藥。
一般首次劑量為0.2mg/kg,靜脈滴注或口服均可,隔24小時再給藥一次,共三次,亦可減少劑量,每天0.1mg/kg,為期7天,以減輕消炎痛的副作用,出生後三天內給藥,效果最佳。一次投藥,即可能使導管閉合,但可能再開放,需再度服藥。超過8天則需加大劑量至0.25~0.3mgkg,療效也較差。總的有效率在70%以上。
概 述 我想了解一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髒病就是所說的冠心病嗎?鄰居家的阿姨上一段時間身體不舒服到醫
高血壓患者不要喝老火湯 其實,經常喝湯,很就容易導致鹽攝入量高,高血壓的發生風險就會跟著增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