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與高血壓是兩種相對的疾病,雖然目前醫學技術先進,但只有對高血壓的診斷標准,還沒有低血壓的診斷標准,所以該病的治療是有難度的,低血壓可以根據病因和起病形式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型,下面小編就向大家講解一下。
(一)發病原因
低血壓根據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為: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准,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二)發病機制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迄今未明,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占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 5-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缺乏,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低血壓的形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緊密相關,所以我們要注意我們的日常飲食,少食用高血脂的食物,多食蔬菜,這對自己疾病的治療是有幫助的,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想問的問題,大家可以聯系小編,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到附近醫院咨詢醫生。
目前已知屬遺傳因素引起血漿膽固醇水平升高的家族性”血脂異常”的有:家族性高膽固醇
概 述 我奶奶的話前幾年就被查出有高血壓,一直都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再吃降壓藥,由於我奶奶的年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