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血壓、高血脂或者高血糖而必須“忌口”的市民如今正越來越多,由於必須遵守一系列的飲食“禁忌”,很多患者面對美食時都不得不“勒緊褲頭”,忍受“什麼都不能吃”的痛苦折磨。其實只要掌握科學、聰明的搭配方式,用健康、適宜的食物取代“禁忌”食品,心腦血管病人的“食福”並不會完全失去,而且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贏得健康。
心血管病人並非“啥也不能吃”飲食控制是心腦血管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於一些患病早期的病人來說,甚至有部分早期病人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的調理來減少用藥的分量。在很多心腦血管和糖尿病人患病的初期都會有這樣的誤解:“得了病,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做人還有什麼樂趣?”其實不然,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花點心思,學會聰明的飲食,吃得健康和吃得美味其實並不矛盾。
調味:鹽、糖、油都要有節制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吃出美味又吃出健康?
首先要遵循少糖、少鹽和低脂三大原則。眾所周知,糖分高的食物可以引起的壞處有很多,肥胖就是第一位,同時還有蛀牙、心髒病和糖尿病。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少吃糖分高的食物,應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包裝食品,烹調時少用糖做調味料。另外,吃得過鹹同樣是不健康的,烹調時要注意酌量用鹽,煮菜時放鹽最好不要采取用瓶子撒的方式,而應用小茶匙,以便掌握分量。
鹹蛋和鹹菜,調味時少用蚝油、醬油、南乳等含鹽量高的調味料,而改用姜、蔥等天然食品調味。控制了糖和鹽,千萬不能對用油和高脂肪的食物掉以輕心。例如牛油、半肥瘦豬肉、煎炸食物和忌廉蛋糕等就千萬要少吃。而在食油的使用上則一定要節制。建議最好用植物油煮食,而且每天的用油量最好不要超過兩湯匙。而在所有植物油中,要數芥花籽油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最低,其次分別是粟米油、橄榄油和花生油。
烹調:蒸、煮、燴、焯是首選巧妙的烹調方式同樣是健康飲食的關鍵。得了心腦血管病或者糖尿病並不意味著從此要遠離“肉香”,肉類其實還是可以吃的,但關鍵要選取這些肉類中最瘦的部分來吃,烹調前注意將各種肉類中的皮和脂肪用刀切掉,在各種各樣的烹調方法中,蒸、煮、燴、焯是最符合健康原則的。
很多人認為雞蛋所含脂肪和膽固醇都很高,其實膽固醇高的只是蛋黃,而蛋白的脂肪含量只有6克,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都為“零”。
我們從不少媒體中都會見到:某公司業務員小周,晚上經常的應酬令他有些吃不消,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到家,一次夜晚
1、長期飽食: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