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養生有道,年逾百歲之上,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中的老壽星。
孫思邈在“養生銘”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傷氣”、“思慮傷神”,以免氣機紊亂,血脈失和,髒腑功能失調,而致百病雜生。孫思邈尤重視精神調養,認為一個人平時應保持平和、樂觀,盡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歡過極,以免出現“悲能傷肺”、“大喜傷心”的局面。
孫思邈還指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規律,注意節制飲食,保持膳食平衡。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這就是養生銘中“節五辛”的含義。所謂“亥寢鳴天鼓”,即臨睡前要叩齒36下;“寅興漱玉津”是指早上醒來應以舌攪上下腭數十次,待津生滿口時即可咽下。這兩種導引法在唐代以前的醫療保健書籍中經常提到,其主要目的是保津和固齒。孫思邈認為,每個人只要重視養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防止出現“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的情況。孫思邈在“養生銘”中最後指出,每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絕不是“命裡注定”,其主動權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個人保健有方、養生有道,就能長命百歲。
美國紐約聖法郎西斯醫院的心髒病專家JohnS.Gottdiener博士等人的研究發現,高齡、高血壓或動脈硬化都是使發生充
常見的十大症狀:1。青紫2。心髒雜音3。體力差4。易患呼吸道感染5。心衰表現6。蹲踞7。杵狀指(趾)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