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離治愈高血壓還有多遠?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10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0.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8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41%,患病人數增加約9000多萬人,在中國每年有600萬人死於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
每年的10月8日即為高血壓日,是在1998年,我國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而設立的日子。而在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出現廣泛化和低齡化的今天,高血壓日的活動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
高血壓是世界上導致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高血壓。對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來說,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因心髒病致死的風險就會加倍。然而,對於這樣一個世界性的嚴重健康問題,在最近13年裡,只有一款治療高血壓的新藥在2007年問世。而已有藥物的副作用和患者對藥物的抗性也成為限制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壓仍然是臨床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高血壓的致病因素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還有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習慣也會對高血壓產生影響。治療高血壓的方法除了服用降血壓藥之外,適度的體育鍛煉、喝酸奶和針灸等也有助降低高血壓。為此,生物谷小編就這些方面進行一番盤點,希望讀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壓,采取適當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血壓。
1.NatGenet:科學家鑒別出44個和高血壓風險相關的新型基因位點
NatureGenetics,doi:10.1038/ng.3660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志Nature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鑒別出了44個和高血壓發病風險相關的新型基因位點,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新型療法來治療高血壓提供新的希望。
高血壓有家族聚集性發病的傾向,大約一半的高血壓發病風險都歸咎於遺傳,此前研究中鑒別出的大約60個高血壓基因中僅有2%的基因有引發個體高血壓的風險。為了鑒別出額外的風險突變體,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基因分型實驗對超過20萬個基因突變體進行了一項荟萃分析,同時結合了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一些數據。研究者利用外顯子組芯片對超過32.7萬名個體的基因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他們發現了31個新型的基因位點同高血壓發病風險直接相關,同時還發現了鈉尿肽受體1的罕見基因突變,鈉尿肽受體1是兩種名為鈉尿肽蛋白的受體,而鈉尿肽蛋白能夠舒張血管並且控制鈉外排,此前研究中研究者還發現鈉尿肽和高血壓風險直接相關。
外,研究人員還利用了一種名為Cardio-Metabochip的實驗技術對73項研究中超過34.5萬名個體的數據進行分析,該技術能夠測定和心血管和代謝特性相關的基因突變,結果研究者發現了66個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有17個新型的基因位點。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員共鑒別出了4個風險相關的位點,最終得到了44個新型的高血壓風險相關的基因位點。
最後研究者Newton-Cheh表示,迄今為止我們發現了許多高血壓患者以及超過100個高血壓的風險基因,我們推測,仍然有很多個風險基因需要我們去探索;因此未來的研究中我們應當繼續深入研究來尋找更多風險基因,並未開發治療高血壓的有效途徑提供幫助和線索。
2.Nature子刊:治療高血壓的新靶點
NatureMedicine,doi:10.1038/nm.4173
日前,英國布裡斯托大學(UniversityofBristol)和AfferentPharmaceuticals公司的研究人員聯合發現了一個治療高血壓的新策略。他們治療高血壓的策略不是靶向心髒或者腎髒中的常見靶點,而是將目光轉向了位於頸部的頸動脈體(carotidbody)。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子刊《NatureMedicine》上。研究人員發現嘌呤P2X3受體(PurinergicP2X3receptor)在患有高血壓的大鼠的頸動脈體中水平是正常大鼠的5倍。嘌呤P2X3受體是以ATP為配體的離子通道,能夠調節傳入神經的敏感度,而ATP正是介導頸動脈體對缺氧狀態反應的神經遞質之一。當研究人員給患有高血壓的大鼠服用一種特異性的P2X3抑制劑後,他們發現大鼠頸動脈體的興奮程度降低,交感神經活系統的活性下降,大鼠的血壓也顯著下降。在高血壓患者身上,研究人員同樣發現頸動脈體中P2X3水平顯著上升。這意味著,以P2X3為靶點的抑制劑可能在高血壓患者身上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3.Chem&Biol:揭秘治療高血壓的新型靶點
Chemistry&Biology,doi:10.1016/j.chembiol.2015.11.005
近日,一組來自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分子可以對損傷的血管組織實施“搶救”,與此同時該分子還會保護血管的健康;這或為開發副作用較小且高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高血壓提供新的思路;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志Chemistry&Biology上。
研究者Dostmann表示,在美國,心血管疾病和腎髒疾病至少影響著大約三分之一人的健康;當研究者酶類cGMP的靶點蛋白激酶1α(PKG1α)的原子結構進行分析研究時,他們發現,對該結構進行解析或可幫助理解該酶的開啟和關閉過程,研究者假設這種酶類不僅可以被天然激活子(cGMP)所調節,而且可以被一系列經過仔細設計的合成肽所調節,隨後研究者通過合成並且證實了短鏈合成肽(S-tides)可以有效調節PKG的活性,S-tides可以激活和PKG1α激活相關的生物信號組分,從而抑制促進高血壓發生的壓力誘導所引發的血管收縮。
研究者Dostmann說道,類似於硝化甘油的藥物,比如藥物偉哥,其最早用於治療高血壓,還有Adempas藥物用於治療肺動脈高血壓;這些藥物都可以在上述信號通路中發揮作用;所有的藥物都可以將細胞內部的cGMP分子維持在升高的水平,相比較而言S-tides卻並不能改變內源性的cGMP水平。該研究為開發藥物治療平台提供了關鍵的一步,研究者Dostmann指出,1αcGMP依賴的PKG和癌症、肥胖、慢阻肺以及多種形式的心血管疾病直接相關,而且涉及該機制的信號通路或許可以作為一種藥物開發的靶點。
4.Circulation:科學家史上首次發現高血壓在中低收入國家中也較為流行
Circulation,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5.018912
發表於國際雜志Circulation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歷史上首次發現,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人群或許具有較高的高血壓患病率;2010年對來自90個國家超過96.8萬名參與者的一項分析報告發現,全世界有超過30%的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壓、而且其中75%的人群都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血壓是引發心髒病和中風的主要風險因子,同時其也是個體過早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過去的報道顯示,高血壓的流行率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不斷增長,而且高收入國家卻處於穩定或下降的趨勢,但研究者卻並不清楚高血壓在全球的流行差異。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過去131項研究報告進行分析,利用性別和年齡特異性的高血壓流行狀況計算了高血壓成年個體所居住的區域,同時研究者還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全球性的估計;研究者發現:
1)2010年全世界有31.1%(13.9億)的人群都患有高血壓,28.5%(3.49億)的患者居住在高收入國家,31.5%(10.4億)的患者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2)從2000年到2010年高血壓流行率在高收入國家降低了2.6%,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卻增加了7.7%;3)在高收入國家中,從2000年到2010年相應的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對高血壓的認知度從58.2%增加到了67.0%;治療率從44.5%增加到了55.6%,對高血壓患者的控制從17.9%增加到了28.4%;4)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從2000年到2010年,人們對高血壓的認知度僅發生了輕微的改善,即從32.3%增加到了37.9%;治療率從24.9%增加到了29.0%,對高血壓的控制率卻下降了,從8.4%降低到了7.7%。
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可以代表全球大部分人群,但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國家並沒有高血壓流行的相關數據,因此這些區域中高血壓患者的流行似乎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最後研究者KatherineT.Mills博士說道,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高血壓需要被放到公共衛生的優先位置上,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腎髒疾病以及相關的治療代價;當然這還需要多國進行合作開發出創新性及有效的控制程序來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發生及流行。
5.IJC: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怎麼辦?20分鐘超聲波療法即可搞定
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doi:10.1016/j.ijcard.2016.04.062
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通過研究發現,對於頑固性高血壓(treatment-resistanthypertension)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對患者前臂進行20分鐘的超聲波治療或可明顯降低患者的血壓,相關研究刊登於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雜志上。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KatsunoriNonogaki及其同事對招募的212名頑固性高血壓且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進行深入研究;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分為四組,其中一組進行20分鐘低頻率(800赫茲)、低強度的前臂超聲波輻射治療;第二組進行20分鐘的500赫茲的低強度輻射治療;另外兩組作為對照進行研究。
研究者發現,相比治療前而言,接受800赫茲和500赫茲超聲波輻射治療患者機體的血壓和脈搏明顯下降了,而且相比對照組而言,治療組患者的血壓水平也明顯降低了,但500赫茲治療組患者的血壓水平降低較為明顯,同時進行超聲波療法對患者機體並無任何副作用影響。
研究者表示,超聲波輻射治療改善患者機體血壓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我們推測,超聲波輻射治療或許可以抑制患者機體交感神經的活性,從而依靠前臂到機體心血管系統的神經通路來幫助患者降低血壓。最後研究者Nonogaki說道,目前我們並沒有有效的療法來治療頑固性高血壓,而且抗高血壓藥物對於患者而言又非常昂貴,因此利用超聲波輻射治療或許是一種廉價且非侵入性的安全降壓療法,當然後期我們還會進行大量深入研究來證實這種超聲波療法的效果。
6.EuroIntervention:難治性高血壓,試試超聲RSD
近日公布於《歐洲介入治療》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無反應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而言,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似乎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研究者評估了24例進行過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受試者對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無反應。難治性高血壓的定義是經≥3種藥物治療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ABPM)仍提示平均日間收縮壓≥140mmHg,隊列中患者主要為男性,平均年齡為63歲,中等心血管風險。患者平均使用近6種降壓藥,其中約3種已達最大耐受量。
患者在基線時完成了一些了評估,包括用藥史、現用藥物、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及24小時ABPM。患者曾經接受過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但是ABPM提示首次治療後6個月內無反應。在首次治療後15.3個月時,患者接受了超聲手術(PARADISE經皮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受試者完成首次治療後一直接受門診隨訪,直到第二次治療後的第6個月。
主要有效終點是經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24小時日間收縮壓變化。
射頻消融去除術需要增加造影劑用量(94.8mLvs.67.1mL;P=.04)和更長的手術時間(85.3minvs.59.3min;P<.01)。兩種手術的熒光鏡檢時間相似;腎交感神經去除術區域的左腎動最大脈血管直徑為6.8mm,右腎動脈最大血管直徑為6.5mm。受試者均至少存在一處腎動脈≥5.5mm,其中44/48條腎動脈直徑≥5.5mm。無患者死亡或發生神經病學並發症、腎功能改變及其他嚴重事件。
經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ABPM提示患者平均收縮壓從基線時的161.7mmHg降至了158.5mmHg,而經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患者平均日間收縮壓在3個月時降至150.5mmHg,6個月時降至151.6mmHg(P<.01)。事後分析發現受試者24小時收縮壓出現了以下變化:基線vs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P=.87;基線vs超聲治療後3個月,P=.02;基線vs超聲治療6個月後,P=.02。平均日間收縮壓也出現了變化:射頻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vs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3個月,P=.13;射頻治療後vs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6個月,P=.18;超聲治療後3個月vs6個月,P=1。
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經腎交感神經去除術治療後無反應或病情復發是臨床實踐中的一個治療難題,因為選擇這類介入性治療的患者較為稀少。醫生在考慮重復介入治療前需行謹慎評估。超聲腎交感神經去除術已經克服了上一代技術的部分不足,例如能量輸送。
7.BMJ:大量攝入土豆或增加個體患高血壓的風險
BritishMedicalJournal,doi:10.1136/bmj.i2351;doi:10.1136/bmj.i2442
今天,發表在國際雜志TheBMJ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成年男性和女性進行研究發現,大量攝入煮土豆、烤土豆、土豆泥以及炸薯條(Frenchfries,法式深油炸法)或會增加機體患高血壓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攝入一份不含澱粉的蔬菜來替代上述飲食方式或可有效降低高血壓風險。
但隨後的一篇社論文章認為,研究總體的膳食結構和疾病風險似乎比僅僅關注一種食物或營養物質更有意義;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由於土豆中含有高水平的鉀,因此其作為一種蔬菜在美國被劃為居民的健康飲食計劃中,目前關於土豆和個體患高血壓風險之間的關系還沒有進行過研究。
因此本文中,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揭示,長期高水平攝入煮土豆、烤土豆、土豆泥及炸薯條(Frenchfries)是否會伴隨個體高血壓的發生;研究者追蹤了超過20年的3項美國大型研究,其中包括18.7萬男性和女性個體,研究人員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了個體的飲食攝入,包括攝入土豆的頻率等,隨後對參與者進行診斷來測定患者的高血壓情況。
在考慮了多個和高血壓相關的其它因素後,研究者發現,在女性個體中,相比一個月攝入不足一份煮土豆等食物的個體而言,每周攝入至少四份煮土豆等食物或增加個體患高血壓的風險;同時,大量攝入炸薯條(Frenchfries)或可增加男性和女性參與者的高血壓風險,然而攝入炸土豆片(potatochips)或並不會增加個體的高血壓風險。
研究者指出,攝入一份非澱粉蔬菜來替代煮土豆等食物或可明顯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相比其它蔬菜而言,土豆是一種有較高升糖指數(GlycaemicIndex)的食物,其可以誘發機體血樣上升進而誘發高血壓的發生,這或許是本文研究發現的一種合理性解釋;研究者認為,上述土豆食物的攝入或許會引發潛在的公眾健康影響,他們並不認為將土豆納入到政府食品項目會對公眾健康帶來效益,反而他們通過對控制攝食的研究發現,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8.高鹽或高糖飲食會讓你快速患高血壓
食用果糖是一種水果衍生的糖類,它在許多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中都存在。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食用果糖與許多流行病如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征和高血壓都有關。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果糖大量存在於美國飲食中,可促使個體快速患上鹽敏感性高血壓。
“大多數美國成年人會從添加的糖中消耗10%或更多的總熱量。”KevinGordish博士說。因為在美國的飲食中飲料是最常見的添加糖來源,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該實驗將大鼠分為兩組,第一組大鼠喂養含有20%果糖的飲用水用來模擬人類軟飲料過度消費。第二組大鼠除食物外用白開水喂養兩周。在第二周期間,第一組大鼠在它們的飲食中還額外添加了鹽。
“第一組大鼠在第二周期間引入果糖和高鹽的特定組合從而引起血壓迅速增加,導致高血壓發生。果糖相關的高血壓與增加的鈉潴留,減少的鈉排洩,以及幫助清除體內多余鹽分的因素減少有關。我們觀察到果糖相關的高血壓僅僅由有果糖和高鹽的飲食引起的,這種飲食並不是一個正常的鹽飲食。”Gordish說。“在美國飲食中大量攝入的果糖可導致正常大鼠迅速出現鹽敏感性高血壓。果糖相關高血壓明確是由於果糖(而不是葡萄糖)引起的。此外,果糖對腎有不同程度的有害影響,而相同數量的葡萄糖不見得如此。”
這一結果具有廣泛的意義,特別是大部分美國人和特定種族如非洲裔美國人都有鹽敏感性高血壓高發病率。總的來說,這些發現引起人們對美國飲食中鹽和果糖的擔憂。
9.AHA2016:喝酸奶有助於預防女性患高血壓
2016年美國心髒協會(AHA)流行病學與生活會議指出,女性喝酸奶有助於降低血壓。女性若每周至少喝5次酸奶則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
AHA指出,高血壓易導致民眾發生動脈硬化,增加腦出血和腎髒疾病的風險。如果不加以控制,高血壓還會導致卒中和失明。
既往研究指出,奶制品可以減少高危民眾患高血壓的風險,但很少有長期研究提出酸奶對民眾患高血壓風險的影響。JustinBuendia博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評估酸奶對血液影響的研究。
國家乳制品委員會Buendia和同事使用護士健康研究中的第1、2期研究中的數據。參與者年齡為25-55歲,且皆為HPFS研究中的參與者,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18-30年的隨訪,並發現有75609名參與者患上了高血壓。
他們發現,相比每月喝一杯酸奶的女性而言,每周至少喝5杯酸奶的女性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20%。男性喝酸奶與患高血壓風險之間的關系並不明顯,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男性攝入酸奶量遠低於女性,但這並不表示男性是否喝酸奶與患高血壓的風險無關。
研究人員深入探究女性飲食,他們發現,飲食與患高血壓密切相關,通過健康飲食可預防民眾患高血壓,即DASH飲食。DASH飲食富含水果、蔬菜、無脂或低脂牛奶及奶制品、谷物、魚、家禽、豆類、種子和堅果。
結果表明,相比未采用DASH飲食且飲用酸奶量少的女性而言,采用DASH飲食或接近DASH飲食且每周至少喝5杯酸奶的女性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31%。
研究人員還探究了其他乳制品和高血壓之間的聯系。他們發現日常攝入牛奶和奶酪也能降低民眾患高血壓的風險,但不如酸奶效果好。
10.AJOJ:鍛煉可改善妊高血壓症
AmericanJournalObstetrics&Gynecology,doi:10.1016/j.ajog.2015.11.039
近日,研究人員表明,在懷孕期間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可以預防孕婦妊娠高血壓症(妊高症)和新生兒體重超標。
馬德裡理工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對馬德裡三所公立醫院的健康孕婦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目的是為了確定體育鍛煉對孕婦妊娠期和胎兒的影響。這項研究是由RubénBarakat教授領導的發表在《AmericanJournalObstetrics&Gynecology》雜志上。
根據大量研究說明,孕婦可操作的預防元素中,鍛煉似乎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和容易進行的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鍛煉對孕產婦和胎兒健康沒有副作用。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對765例健康孕婦進行了研究。試驗將382名婦女被隨機分配到鍛煉組中,另外383名婦女接受標准治療。結果表明,不鍛煉的孕婦比鍛煉的孕婦有3倍的風險患上高血壓。同樣地,對照組的孕婦有2.5倍的幾率生出巨大兒。根據研究表明,相關的原因可能是對照組的孕婦比鍛煉組的孕婦有1.5倍的幾率超重。
Barakat教授表示:“這些結果證實,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特殊的預防疾病的方法對未來人口的健康狀況可產生巨大影響。”
11.新研究發現針灸治療可以改善高血壓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艾爾文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針灸技術治療高血壓可以促進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下降,並且持續時間可達一個半月。這項工作首次從科學角度證明這種傳統中醫治療手段對於輕度至中度高血壓疾病治療有益,這提示我們經常進行針灸治療或許可以幫助人們控制血壓,防范中風和心髒疾病風險。
進行這項研究的JohnLonghurst博士指出,這項臨床研究是該領域十多年實驗研究的結晶,利用西方的科學思維驗證了古老的東方治療手段,並將中醫和西醫整合在一起,為治療高血壓疾病提供了新的指南。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65名沒有接受過任何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在身體不同穴位給予電針刺治療。在其中一組病人中,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兩側內腕和每個膝蓋稍微靠下位置給予電針刺,結果發現70%的參與者都出現可見的血壓下降,並且這種血壓改善可以持續一個半月。
研究人員還在這一組的部分參與者中發現他們血液中具有升血壓和血糖作用的去甲腎上腺素濃度發生下降,腎素的濃度也發生下降,除此之外,電針刺還能夠下調醛固酮的濃度。而另外一組在其他穴位接受電針刺的參與者們,血壓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12.Hypertension:中強度鍛煉可延緩高血壓發展
Hypertension,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09.135459
最近,高血壓已經被世衛組織和美國心髒協會認為是常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不幸的是,只有不到45%的患者目前服用降壓藥物有良好的效果。現在迫切需要找到更有效的藥物治療高血壓病人。
“當前美國高血壓治療指南推薦所有高血壓患者每天運動30分鐘。然而,目前還不清楚到底需要多少鍛煉對由於疾病或年齡引起的心髒虛弱的患者來說是既安全又有效的。事實上,不同強度的運動對細胞的影響是未知的。“DeepmalaAgarwal博士說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研究員,他的研究揭示了當高血壓患者在鍛煉時在細胞水平上發生了什麼。
“雖然幾十年來鍛煉的有益效果眾所周知,但長期鍛煉對高血壓的影響仍不清楚。更重要的是,通過運動發揮作用仍缺乏分子機制。”Agarwal博士說。她致力於研究高血壓的相關文章發表在《Hypertension》雜志上。由於其文章具有新穎性和具有較高意義,她的原稿被《Hypertension》雜志選為評論文章。
Agarwal博士和她的同事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長期致力於人類原發性高血壓動物模型的運動研究。研究組首次透露,定期的中等強度運動會延緩高血壓的進展。離子在高血壓的早期階段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心髒保護作用。
使用高度復雜的最先進的無線電遙測法和分子生物學工具,她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中等強度運動對與高血壓相關的炎性過程具有非常有益的影響。“我們還發現,中等運動的有益影響是通過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和氧化應激從而導致心髒內一氧化氮水平的增加實現的。”Agarwal博士說。
13.PLoSMed:科學家首次闡明中國高血壓療法的預期效益
PLoSMedicine,doi:10.1371/journal.pmed.100186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Medicin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一項治療高血壓療法的擴大計劃在中國每年或可幫助80萬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研究者的預測揭示了,這樣的計劃應當具有邊緣成本效益,可以為患者提供低價必要的抗高血壓藥物。
中國高血壓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大約有3.25億中國人都是高血壓患者,但僅有少一半的個體才知道自身的疾病,而且僅有34%的高血壓患者在進行抗高血壓藥物的治療,僅有28%的患者的目標血壓達到了低於140/90mmHg的要求。
研究者Moran說道,我們利用中國的心血管疾病策略模型模擬了高血壓篩查的費用,並且通過預防截止到2025年還不能進行治療的中國心血管疾病的個體中獲得的中國國家基本藥物清單、監測及質量調整後的生存時間(QALYs)等信息,來提供抗高血壓的藥物;根據這種模型,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亞群或許就可以有計劃地節約成本,而治療攜帶或不攜帶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或可幫助每年預防60萬至100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同時這也具有邊緣的成本效益,每個個體有助於獲得1萬至1.8萬美金。
大量的假設和數據都會被摻入到模型中去並且或許會限制研究發現的准確性;更重要的是,目前研究者評估說,如果患者堅持治療率(adherencetotreatment)下降或藥物成本升高的話,這種干預措施的成本效益或許會大幅降低;最後研究者表示,過去很少有研究來評估中國高血壓療法的成本效益,而本文研究中我們首次通過平衡抑制心血管事件發生的計劃及干預措施的成本評估了治療高血壓的成本效益,後期還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來闡明在中國高血壓療法的預期效益。
14.什麼?睡得太多or睡得太少都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的中風風險!
近日,來自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MountSinaiHospital)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指出,每每晚睡眠低於5小時或超過8小時的高血壓患者或患中風的風險較高。
研究者分析了超過20萬美國高血壓居民的數據,結果發現,相比每天8小時健康睡眠的個體而言,每晚睡眠低於5小時的個體患中風的風險會高出83%,而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的個體則患中風的風險要高出74%。研究者OluwaseunAkinseye說道,我們非常好奇,因為大量研究顯示,不充足的睡眠僅僅會輕微增加個體患中風的風險。然而本文研究卻發現睡眠不足增加個體患中風的風險要高出2倍多。
盡管本文研究揭示了高血壓患者睡眠持久性和中風風險的關聯,其並沒有證明二者之間的因果關聯;目前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都飽受高血壓影響,高血壓不僅是中風的風險因子,同時也是許多形式心髒病的發病原因。每年在美國大約有80萬人患中風,中風是引發個體殘疾的直接原因,大部分的中風都是由大腦中血塊所引發的。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9年多對將近20.4萬高血壓患者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數據,研究者表示,總體而言在睡眠時間較長的個體中中風風險為14%,不充足睡眠個體的中風風險為11%,而每晚睡眠5—6小時的個體中風風險為6%,健康個體的中風風險為5%。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睡眠量和中風風險之間的關聯,但是較少的睡眠量和高水平的皮質醇直接相關,皮質醇是機體中的一種應激激素;睡眠時間較長則和機體炎性化合物釋放直接相關連。
15.Molecularcell:高血壓藥物開發新契機單基因調控血壓
MolecularCell,doi:10.1016/j.molcel.2015.04.008
近日,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cell發表了一篇文章,對血壓調控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高血壓是導致中風,心髒病和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了解自然狀態下身體如何調節血壓對於開發治療高血壓的方法策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在該項研究中,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定位在內質網的多功能蛋白--ERp44缺失小鼠血壓低於正常血壓,並且在該小鼠模型中循環系統維持血壓的重要多肽激素--血管緊張素II其清除速度快於正常小鼠,為ERp44缺失小鼠血壓低於正常水平提供了一個合理解釋。為確定血管緊張素II為何在ERp44缺失小鼠的血液中清除速度快於正常小鼠,研究人員對細胞內與ERp44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進行了篩選,並且這種蛋白還能夠離開細胞進入血液,與血管緊張素發生相互作用。
經過篩選,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切割類似血管緊張素的多肽的氨肽酶--ERAP1能夠在內質網氧氣濃度較高時與ERp44結合,並在內質網氧濃度下降時釋放入血。在ERp44缺失小鼠模型中,由於ERp44缺失,幾乎所有的ERAP1都釋放入血,隨後對血管緊張素II進行切割,導致敲除小鼠的血壓低於正常水平。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系統性感染過程中,血壓會急劇下降,而此時,細胞中ERp44表達增加,導致與ERAP1結合增加,降低了ERAP1入血,從而維持了血液中血管緊張素II的穩定,保證血壓不會進一步下降。
最後研究人員總結道,目前治療高血壓的策略主要是通過靶向產生血管緊張素II的酶,而該項研究為高血壓治療提供了新的線索,靶向類似ERAP1和ERp44的蛋白活性也可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這項研究對於高血壓和相關疾病治療及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16.研究發現孤獨者易患高血壓,朋友對健康有益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科學家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孤獨感會使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壓的幾率增加,這項研究因此也證明朋友和家庭對人們的健康有益。
研究中最孤獨的人的血壓數值要比不孤獨的人的血壓數值高30。研究人員說,這表明孤獨感同超重和不運動對心髒的危害程度一樣。芝加哥大學科學家路易斯-豪克裡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他說“兩者的關聯程度令人吃驚。”
較早的研究表明1100多萬50歲以上的美國人感到孤單、被拋棄或者缺少伙伴,因此國家老年研究院的行為研究項目主管理查德-蘇茲曼認為,如果減少孤獨感能夠降低血壓,那麼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公共衛生意義。
豪克裡說研究結果提醒人們治療高血壓的一種方法是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做志願者工作,使自己有用”。
該研究調查了芝加哥地區229名50到68歲之間的男女中老年人,研究成果刊登在3月份的《心理學與變老》雜志上。
17.少女時期要多吃鉀,可以預防高血壓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青春期過量的鈉攝入並不會導致高血壓,而鉀的攝入反而會抑制高血壓的發生。
目前美國的官方建議是:2-50歲之間的健康人每天的鈉攝入量不應超過2300mg,然而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JustinR.Buendia醫生指出:兒童群體中鈉元素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並不清楚;同樣不清楚的是充足的鉀攝入量是否對年輕群體具有正面的影響。
研究人員采集了來自美國不同州的2185名白人與黑人女孩的健康數據,並通過為期三天的自我飲食報告得出她們在9到17歲之間的日常平均鈉攝入量與鉀攝入量以及這些女孩在17歲到21歲時的血壓指數。
通過矯正一系列的不相干因素,作者發現這些女孩的舒張壓與收縮壓與他們青春期的日常鈉攝入量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然後作者們發現,具有較高的日常鉀攝入量(2400mg以上)的女孩相對於較低的鉀攝入量的女孩相比具有較低的心髒舒張壓與收縮壓。其中鉀攝入量差異最高的女孩之間其血壓差異達到了1.2mm汞柱。
"這些數據表明鈉攝入量對高血壓並沒有明顯影響,所以不必對小孩子以及青少年的那攝入量做嚴格的限制,"研究者們說道:"然而,日常的鉀攝入量對心髒的收縮壓與舒張壓表明能夠避免青少年血壓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