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段及T波的改變: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導聯,最早的心電圖變化是S-T段輕度下垂,長向上凹形,且T波振幅降低。再進一步則S-T段更呈下垂狀,T波雙向,T波的近肢倒置,而遠肢向上,S-T段與T波的前肢融合,呈凹面向上或斜形向下的直線,倒置的T波在達到其低點時突然上升,因此S-T段與T波成為一倒置而形狀不對稱的波形。其前一段較長,斜直向下,後一段較短,突然上升,兩者間幾乎成90°角度。此等S-T段與T波的改變稱為“洋地黃ST-T變化”。最後,ST段明顯地下垂,T波與S-T段融合而完全倒置。
洋地黃引起的心電圖變化通常在Ⅱ、Ⅲ、aVF以及左心前導聯更明顯,而在Ⅰ與右心前導聯則較輕。左心室肥厚時,左心前導聯的S-T段壓低與T波倒置,伴有右心前導聯的S-T段抬高與T波直立,但有時洋地黃可在右心前導聯引起S-T段抬高,而無T波振幅的明顯降低,需加以區別。
2.QTC間期縮短。
3.U波振幅輕度增加,特別是心率快時。
上述洋地黃ST-T段變化只表示患者用過洋地黃,它與洋地黃用量不成比例,亦不代表洋地黃的劑量過大或中毒,更不能作為衡量洋地黃用量的指標。
正常人的心髒跳動是由一個稱為“窦房結”的高級司令部指揮。窦房結發出信號刺激心髒跳動,這種來自窦房
近年來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40歲左右的男性成為這兩種肝髒疾病的“新寵&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