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院心內三病區主任開芸表示,盡管心肌梗死的發病高峰是60~70歲的老年人,但年輕患者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中青年通常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為了家庭、前途打拼,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體,加上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吸煙等原因,心髒血管內膜已經過早受損,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隱患。另一方面,如今的年輕人普遍喜歡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打游戲、看小說、追美劇,經常“廢寢忘食”,精神高度緊張,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在這樣的前提下,一旦出現某些突如其來的誘因,比如連續熬夜、過度疲勞、酗酒、情緒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為壓垮心髒的最後一根“稻草”。
開芸提醒,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輕人一旦發生心肌梗死,風險性和致命性更高。這是因為,中青年人的血管比較光滑,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血管容易出現大范圍痙攣,導致大面積心肌缺血,增加猝死的發生率。此外,老年人一般有多年的心髒供血不足,心髒會逐漸適應,形成“側支供血”的自我保護機制。當血管狹窄導致心肌缺血時,可通過側支供血發揮補償作用。而年輕人則缺乏這種自我調整的“預適應”過程,心肌缺血後找不到其他通路補充。加上由於以往身體健康,年輕人即便出現早期不適表現也易被忽視,延遲就醫,從而錯過急救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