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診斷 >> 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

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

   冠心病的常見症狀:

    1、心絞痛型:表現為胸骨後的壓搾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常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時可累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後區.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有時候心絞痛不典型,可表現為氣緊,暈厥,虛弱,嗳氣,尤其在老年人。根據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發作一月以上的勞力性心絞痛,其發作部位,頻率,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誘使發作的勞力大小,能緩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穩定。不穩定型心絞痛指的使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增加,或者新發作的勞力性心絞痛(發生1個月以內),或靜息時發作的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發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冠心病患者原有心絞痛發作,以後由於病變廣泛,心肌廣泛纖維化,心絞痛逐漸減少到消失,卻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氣緊,水腫,乏力等,還有各種心律失常,表現為心悸.還有部分患者從來沒有心絞痛,而直接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3、心肌梗塞型:梗塞發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驅症狀,如靜息和輕微體力活動時發作的心絞痛,伴有明顯的不適和疲憊。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甚至刀割樣疼痛,位於胸骨後,常波及整個前胸,以左側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側向下放射,引起左側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頸部,下颌,以左側為主。疼痛部位與以前心絞痛部位一致,但持續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容易與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熱,煩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惡心,嘔吐,心悸,頭暈,極度乏力,呼吸困難,瀕死感,持續30分鐘以上,常達數小時。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診。     4、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時也沒感到心絞痛。部分病人在發生了心髒性猝死,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肌梗塞後才被發現.部分病人由於心電圖有缺血表現,發生了心律失常,或因為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這類病人發生心髒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機會和有心絞痛的病人一樣,所以應注意平時的心髒保健。     5、猝死型:指由於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預測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狀出現以後6小時內發生心髒驟停所致。主要是由於缺血造成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異常,而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導致。     心肌梗塞的症狀:     心肌梗塞的症狀按臨床過程和心電圖的表現,心肌梗塞的症狀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但臨床心肌梗塞的症狀主要出現在急性期中,部分病人還有一些先兆表現。 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   (一)先兆忽然發生或出現較以往更劇烈而頻繁的心絞痛,心絞痛持續時間較以往長,誘因不明顯,硝酸甘油療效差,心絞痛發作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心動過緩、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梗塞前心絞痛)。如此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或壓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及時積極治療,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塞。     (二)症狀隨梗塞的大小、部位、發展速度和原來心髒的功能情況等而輕重不同。     1.胃腸道症狀約1/3有疼痛的病人,在發病早期伴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重症者可發生呃逆。     2.心律失常見於75%-95%的病人,多發生於起病後1-2周內,尤其24小時內。     3.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壓下降常見,可持續數周後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復以往的水平,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低於80mmHg,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神志遲鈍、甚至昏厥者則為休克的表現。     4.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數日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發生率約為20%-48%,為梗塞後心髒收縮力顯著減弱和順應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紫绀、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或進而發生右心衰竭的表現,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痛和水腫等。右心室心肌梗塞者,一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的表現。     5.疼痛是最先出現的心肌梗塞的症狀,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常發生於安靜或睡眠時,疼痛程度較重,范圍較廣,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懼怕,有瀕死之感。在我國約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質及部位不典型,如位於上腹部,常被誤認為胃潰瘍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於下颌或頸部,常被誤認為骨關節病。部分病人無疼痛,多為糖尿病人或老年人,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數病人在整個過程中都無疼痛或其他症狀,而事後才發現得過心肌梗塞。     6.全身心肌梗塞的症狀主要是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塞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一周左右。     心肌病的臨床表現,以下是具體介紹:     心肌病可分以下三型,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1)擴張型心肌病:起病緩慢,早期除心髒擴大外無明顯異常,後期常為全心衰竭。患者乏力、活動後氣短、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出現浮腫、腹水及肝大等。另外,可有各種心律失常、合並腦、腎和肺等部位栓塞,甚至猝死。聽診常聞第三、四心音、奔馬律及三尖瓣或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收縮期雜音,雙肺底可聞濕羅音。X線檢查示心影擴大,雙肺淤血及間質水腫。心電圖檢查以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為主,少數出現病理性Q波。心律失常以異位心律和傳導障礙為主。二維心髒超聲檢查示心髒各腔室擴大,室間隔、左室後壁運動減弱,射血分數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擴大。診斷主要根據前述的臨床表現,除外其他類型心髒病,結合X線,超聲心動圖等常可確診。     (2)肥厚型心肌病:特征為心室肌肥厚,尤其是室間隔呈不對稱性肥厚,部分可引起心室流出道梗阻。起病緩慢,早期表現為勞累後呼吸困難、乏力和心悸。心絞痛亦較常見,服硝酸甘油療效不明顯。昏厥是病情嚴重的信號,晚期可出現心力衰竭,且常合並心房顫動。體檢心界可向左擴大,心前區可聞及收縮中、晚期噴射性雜音,第二心音常分裂。心室造影示心室腔縮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內。心電圖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變,部分出現Q波,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亦較常見。超聲心動圖對本病診斷價值很大,表現為室間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於正常的1.3:1。臨床表現,結合超聲心動圖和心室造影檢查常可確診。     (3)限制型心肌病: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以心內膜心肌纖維化、心肌僵硬及心室舒張充盈受阻為特征。起病緩慢,早期可有發熱、乏力、頭暈、氣急等症狀,晚期出現全心衰竭。心房顫動也較常見,部分合並內髒栓塞。查體心髒搏動弱、心音純、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可聞舒張期奔馬律及心律不齊。X線示心髒輕度擴大,部分可見心內膜鈣化陰影。心電圖示低電壓、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傳導阻滯、ST-T改變和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心腔狹小、心尖部閉塞、心內膜增厚和心室舒張功能嚴重受損。診斷比較困難,主要依靠臨床症狀,X線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熱門文章
患上高血壓會誘發哪些並發症呢

高血壓的並發症:  一、腎病:也就是常說的高血壓腎病。腎髒參與高血壓的形成與維持,反過來,腎髒又因血壓升高而損害。長期高

局部性肌肉活動反而容易誘發心髒病

適當的活動包括合適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臨床醫生發現,一些心髒病人在做全身性運動時心髒病不易發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動時,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