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搶救不及時,造成植物人狀態,很難恢復。所以,有心髒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別喜歡爬山,應選擇坡度較為平緩,高度別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點附近有醫院或急救中心。這樣,一旦出現意外,可以得到及時的搶救。
爬山時,當身體開始出冷汗、面色蒼白、心跳減慢、呼吸困難時,這種旁人難以察覺的體征,只有自己感覺得到,應立即停下休息。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時一定要隨身攜帶心髒的急救藥物。同時要隨時根據身體狀況調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頂作為唯一的目的。 游泳:游前試水溫,不忘做熱身 很多人都把游泳當成健身運動,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萬峰認為,心髒病人在選擇運動時,一定要謹慎,最好不要游泳。心髒病人在游泳的過程中,往往還感覺不到累時,其實已經是過度勞累。如果下水前准備活動不夠,水中溫度與地面溫度溫差過大,突然進入涼水裡,容易引起肢體血管和心髒血管痙攣,導致心動過速、喘不過氣來,容易出現生命危險。 國家體委運動創傷醫學專家李家盈教授認為,心髒不好的人在游泳時熱身運動不要少,同時選擇的水溫最好和室溫接近。游時速度不能太快,應慢慢地凫水,時間大概在10分鐘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運動處方:練前要評估,中間需調整 一個冠心病人,做完支架或冠脈搭橋以後,是可以去運動的。但是,他采取何種運動方式?運動量應多大?每周幾次?應該先對他的心髒功能進行評估,然後根據評估的結果,給他開出“運動處方有心肌梗或心髒做過搭橋手術的病人,運動前一定要做心髒功能的評測。 運動處方”由三個要素組成: 熱身———運動前要充分的熱身,做些肢體的伸展活動、廣播體操、深呼吸等,時間在10~15分鐘左右。 運動———運動量怎麼去衡量?一般以心率做為衡量的指標。運動時,心率每分鐘最低不能低於112次,最高不能高於126次,運動中每分鐘的心率保持在這兩個數值之間。運動頻率,每周要保持3到5次。低於3次,達不到運動量,高於5次,沒有必要。 整理———是運動後的身體調整。深呼吸、步行,15分鐘左右,讓心率恢復到安靜狀態下的70次。 患有心髒疾病的人按照“運動處方”運動,2到3個月後,要到醫院做心肺功能的復查。醫生會根據復查結果,調整制訂新的“運動處方”,進行下一個階段的運動。如果經過復查,心髒功能增強,就增加運動量;心髒功能差了,就減少運動量。增加或減少的數量,是醫生針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病情程度,“量身定做”的。 對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運動,如慢步行走(兩腳交替支撐,不傷關節)、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但每次不要超過40分鐘,這樣能夠避免時間過長,身體產生有害的物質———自由基。想運動時間長點兒的人,可以采用分段運動,如上午9點鐘散步30分鐘,下午4點鐘散步30分鐘,晚上7點鐘散步30分鐘,同樣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 有氧運動有益心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由英國心髒基金會資助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每周只要進行兩個半小時的舒緩運動,就能抑制一些可能引起心髒病的炎症。並且,不論什麼年紀的人,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顯著降低罹患心髒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