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各種突發危險控制在“搖籃”中,老人除了要堅持鍛煉、健康飲食、調節情志外,還應該每天做些小動作,強健血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專家說,活動、按摩頸、肩、頭,能增加腦部的供血量、減輕腦血管的壓力,從而可降低腦中風的患病幾率。
摩擦並按摩頸部: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摩頸部兩側,以皮膚發熱發紅為宜。然後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後腦,左右來回擦至發熱。而後,可以配合一些轉頭活動,頭前俯時脖子盡量前伸,左右轉時幅度不宜過大,做30個循環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勢,兩手緊貼大腿兩側,下肢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共做10次,然後身體不動,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上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後,再換方向做。
運動肩部:雙手放在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肩先由後向前旋轉1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10次,接下來做雙肩上提、放下的反復運動,每次聳肩盡量使肌肉有緊迫感,放松時也要盡量使肌肉松弛。
兩腳畫圈: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疏通相關經絡,還可刺激關節周圍的腧穴,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作用。活動手腳也能舒筋活血,降低中風危險。
此外,老人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500下左右,也有好處。
熬夜吸煙酗酒久坐易誘發腦卒中
很多人認為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事,與年輕人無關,但是目前腦血管疾病已經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專家表示,造成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而年輕人經常會有熬夜、喝酒、吸煙、缺乏鍛煉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這些就更容易引發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疾病年輕化20多歲患動脈粥樣硬化
腦卒中原本只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高發,但現在的發病人群已經逐漸年輕化,甚至有20多歲就患上動脈粥樣硬化的。過去影響健康的原因是因為營養不良,但現在這一現象已遠遠被高蛋白、高能量的過多攝入而取代,因為攝入過多加上缺乏運動,會導致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的產生。
熬夜、吸煙、酗酒、久坐是腦血管疾病四大誘因
對於腦血管疾病有四大誘因:熬夜、吸煙、酗酒、久坐。有調查顯示,煙齡30年的“老煙槍”,發病的危險因子增加1.5倍。專家表示,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使身體功能發生紊亂,從而增加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出現腦梗等一系列症狀。危險因素的控制是腦血管疾病的大問題,如果控制得當,腦血管疾病完全可以控制甚至不復發。
保健操可防腦血管疾病
預防腦血管疾病要控制危險因素,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戒煙限酒、避免過勞之外,加強運動也是有效預防腦血管疾病的方式,只要持之以行每日規律練習,對預防腦血管疾病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頭部按摩
五指分開屈曲,以指腹從前額緩慢旋轉按壓至頭頂,再繼續按壓至腦後部。雙手輪流交替按壓各五次。可有效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改善大腦供血。
二、頸部按摩
五指並攏,雙手對指置於頸後,輪流按擦頸後部左右兩側,以皮膚輕微發紅發熱為宜。可促進頸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減少血脂沉積。
三、轉頸運動
頸部放松,平和舒緩地前後左右轉動頸部,動作宜慢,轉動至最大幅度保持5秒再向反方向轉動。可增加血管的抗壓力和韌性,活血通絡。
四、肩部運動
肩部放松,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雙肩由後向前旋轉1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10次,之後雙肩上提放松各10次。可使肩部肌肉放松,緩解頸肩部神經血管壓力,促進大腦供血。
遠離腦卒中必防五大誤區
誤區一:腦卒中是老年人“專利”
范先生是一家企業的中層領導,平時工作十分繁忙,加上臨近年底,應酬增多,近來總覺得疲勞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時,他突然覺得下肢乏力,連上樓梯也十分費勁,家人勸他去醫院檢查,可范先生卻認為自己還年輕,好好睡一覺就會好轉。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剛想起床,突然發現下肢完全無法活動。家人趕忙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狀就是腦梗死的表現,拖了一晚才來就診,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近來隨著天氣轉冷,突發性腦梗死、腦出血的急診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這主要是因為天氣轉冷,人體血管受寒冷刺激而收縮,造成血壓上升引起的。加上一些中年人平時工作壓力大,忽視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療,而這些疾病都是腦卒中的“導火線”。
腦卒中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腦中風”,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兩類。腦卒中不但發病率高、且致殘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每15秒鐘就有一個卒中新發病例,每21秒鐘就有一人死於卒中。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正趨於年輕化,約有33%的腦梗死病人年齡在65歲以下。
誤區二:只有高血壓患者才需防中風
高血壓是引發腦卒中的頭號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病史者發生腦卒中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1.3到2.4倍。無論是收縮壓升高還是舒張壓升高,都有可能誘發缺血性腦卒中,且高血壓發病時間愈長,腦梗死的發病率愈高。
除了人們熟知的高血壓外,以下疾病都是誘發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心髒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房纖顫、心髒瓣膜病等在內的各種心髒疾病,都可能增加腦梗死的發病危險。大約有近半數的老年人心源性腦梗死都是由房顫所致。
糖尿病。糖尿病並發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及缺血性腦卒中的基礎原因。
高血脂症和肥胖症。血漿膽固醇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有密切關系。降血脂藥物能明顯減少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此外,短暫性腦缺血,炎症,以及育齡婦女長期口服避孕藥物、流產或分娩後,由於體內雌孕激素水平波動較大,也有可能誘發腦卒中。
除了上述疾病外,長期吸煙和酗酒也會使血液黏滯並降低腦血管的舒縮功能,從而增加腦梗死的發病幾率。
誤區三:迷信“特效藥”,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眾所周知,高血壓病人在冬季易發生腦卒中,但如果血壓降得過快、過低,也存在突發腦梗死的危險。這主要是因為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腦組織已經適應了偏高的血壓水平,若血壓過快地降低到所謂的正常水平,反而會引起腦缺血,導致腦梗死的發生。
劉振國主任指出,有些患者一味追求降壓“特效藥”,把腦卒中的長期預防當作“突擊行為”,為了突擊預防腦卒中而盲目輸液降壓。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因為沒有一種“靈丹妙藥”能完全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誤區四:加強晨練就能預防腦卒中
適量的運動有利於降低老年缺血性腦梗死的發病率,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也可降低老年後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幾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老年人習慣於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外出進行鍛煉。劉振國主任告訴記者,近來,在晨練時突發半身不遂的病例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對於那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凌晨至上午正是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過早起床出門鍛煉,不但寒冷的天氣容易引發腦梗死,而且劇烈的運動會使血液流向四肢肌肉,導致腦部供血減少,更易誘發腦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的運動時間不宜過早,且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別是在冷空氣突然來襲的時候,老年人最好等身體適應了寒冷天氣,再選擇陽光好、較暖和的中午時間出門鍛煉。外出時頭部一定要保暖,帽子、手套、圍巾都不可少。
誤區五:忽視腦卒中早期症狀
腦卒中是急診中的急診。時間是大腦功能能否恢復的關鍵因素。為爭取到有效的治療時間,患者本人及家屬一定不能忽視以下這些腦卒中的早期症狀:
第一,眼前發黑看不清東西。
第二,一側肢體出現麻木感。
第三,不能講話或講話不流利。
第四,一側肢體無力或不能活動。
第五,眩暈並伴有惡心嘔吐。
有些前兆症狀通常只會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最多不超過24小時就可能得到緩解,因此很容易被忽視。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後,家屬應該及時把患者送到就近的條件設施較好的大醫院進行治療。
腦卒中治療是否及時、合理,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程度。家屬應向醫生仔細描述患者發病的時間、狀態以及重要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這對疾病的初步診斷和搶救很重要。
感冒看似一個普通的小疾病,但對於有心肌炎的患者來說可是“大事”,因為感冒病毒直接侵犯心髒,引發病
治療兒童心肌炎食療方法1、烏雞黃芪粥。烏雞口服液1支,黃芪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黃芪水煎取汁備用;大米淘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