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鹹沒關系!低血壓飲食5原則
頭暈、耳鳴、全身無力!小心低血壓
大千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心髒內科醫師林智偉表示,一般人的血壓標准值(收縮壓/舒張壓)需小於140/90mmHg。雖然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針對低血壓制訂標准,但臨床醫學認為成人手臂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
一般來說,低血容積是導致低血壓的最普遍原因,可能因貧血、液體攝取量不足、過度失去水分,或是利尿劑或降血壓藥物所引起,但若從收縮壓或舒張壓的變化來分析,潛藏的疾病風險卻不大相同。
低收縮壓的主要征狀是頭昏、耳鳴、臉色蒼白及全身無力,更低壓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或昏厥,甚至癫痫等情況。而造成低收縮壓的原因,包括感染引發的敗血性休克、脫水或出血引起的低血容性休克、藥物或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頸椎或胸椎受傷造成的神經性休克,以及心髒衰竭或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休克,治療時需對症下藥,以免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等並發症,嚴重會致死。
至於低舒張壓,大致上不會有明顯症狀和並發症,但需特別注意的是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如果是慢性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左心室會漸漸擴張以容納逆流回來的血量,導致心髒擴大;如果是急性,左心室來不及擴張,過多的血液擠在心室裡,血液無法從肺部流進左心房和左心室,易造成肺積水、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急性和部分慢性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患需開刀換瓣膜。
高血壓飲食少油鹽!低血壓反其道而行
相較於高血壓患者的低鹽、低糖、低脂、低熱量等飲食原則,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景泓營養師提醒,低血壓患者應采取適當的高熱量、高鹽、高膽固醇飲食原則,且減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及苦瓜等具有降血壓的食物,可選擇滋補的人參、黃耆等有利調節血壓的中藥材,搭配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就醫治療,穩定血壓。
低血壓的保健原則
1.高熱量高蛋白:在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的前提下,體重過輕(BMI<18.5以下)或是營養不良所導致的低血壓,每日攝取熱量建議每公斤體重35大卡,蛋白質則以每公斤體重1.2-1.5克為原則。食欲較差者,可選擇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蔥、姜、蒜、糖、胡椒鹽、辣椒等,且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增加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量。
2.搭配運動調整體質:加強運動量可以幫助身體調節血壓,因此低血壓民眾可以藉由適度的運動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進而幫助血壓的調節。
3.高鹽飲食:低血壓可經增加鹽分攝取量提高血壓,約為正常的2至3倍,每日約10至15克,且多喝水增加體內血容量。
4.紅血球過低導致貧血:如果是因為紅血球過低及血紅素過低所造成的低血壓,宜適當攝取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如蛋類、奶類、瘦肉、中小型深海魚,補充適量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等。植物性蛋白質則建議以大豆、豆腐,並搭配新鮮蔬菜及水果。
5.飲食與高血壓相反:低血壓應選擇適當的高鈉、膽固醇飲食。血液膽固醇偏低者,可多攝取含膽固醇食物,如內髒類及蛋黃等食物,提升血液膽固醇有利於血壓上升。
高血壓患者有時會出鼻血,喝酒以後情況更為嚴重。在中老年人中,高血壓性鼻出血是比較常見的。確診本病的主要依
冠心病做為心髒疾病的一種來說,有時有突發的危險,即便是在確定病情後,發病時還是有可能引起心肌暫時缺血缺氧等症狀,威脅到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