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預防保健常犯的4個錯誤
【忽視收縮壓升高】
過去,人們把注意力放在舒張壓上,認為舒張壓的升高是高血壓病導致心、腦、腎等髒器損害和腦中風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卻忽略了收縮壓升高對健康的危害性,甚至誤認為其升高是一個良性過程,與人類的自然老化有關。
目前,醫學界已改變了這種看法,認為收縮壓升高及收縮期型高血壓並非良
性過程,它是引起中風和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其危險程度甚至超過舒張壓的升高,並且還與中風的預後直接有關。
研究發現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和以收縮壓升高為主的高血壓較易發生缺血性中風,特別是老年人,而且其中風病死率要比其他類型高血壓為高。對於老年(6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高壓)升高更具有危害性。60歲以上的老年人首先要盯住收縮壓,盡量把收縮壓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要將收縮壓降到150毫米汞柱以下。
美國1988年也有報告證實了收縮壓升高組病人的死亡率是舒張壓升高的1?1.5倍。尤其是在發生中風後,其死亡率要明顯高於後者。收縮壓升高之危害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必須對收縮壓的升高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
【克服四種偏見】
偏見之一:血壓隨年齡增高是正常現象
而事實上,不論年齡多大,只要是在非同日兩次以上測量血壓超過正常水平,就是高血壓病,並不是血壓隨年齡而增高。
偏見之二:按經驗或說明服用降壓藥
由於高血壓病因復雜,臨床分型很多,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種降壓藥的性能各異,因此,不能用同一個固定的模式服藥,而應堅持“個體化”的用藥原則。
美國對4000例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研究中發現,服第一種降壓藥後,僅有40%的人血壓得不到控制,更換藥物後,逐漸獲得滿意療效。因此,高血壓病人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治療,而不能依經驗服藥。
長期以來,口服降壓藥療法一直是高血壓患者在家中進行治療的唯一方法。不過,大多數口服降壓藥都存在用量大、起效慢、副作用大等缺點,特別是由降壓藥副作用引起的藥源性疾病,更易給高血壓患者帶來損害。此外,由於口服降壓藥的藥效不夠持久穩定,容易在凌晨(高血壓患者最容易發生猝死的時段)發生藥效衰退的情況,因此很多高血壓患者即使堅持服用降壓藥,也無法避免猝死的發生。為此,醫患雙方都迫切地希望能投到一種療效好、見效快、作用時間長、用量少、副作用小的降壓藥。如今,這種藥物已被研發出來,它就是平穩降壓貼。平穩降壓貼是由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新一代外用長效降壓藥,是繼口服劑和注射劑之後的第三代降壓藥劑型。
偏見之三:血壓恢復正常後就可以停藥
許多高血壓病患者只在感到不舒服時才服降壓藥。還有的患者測量血壓不高就不吃藥,等到血壓升高後再服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血壓經常波動的危害性比輕、中度高血壓病的危害還要大,治療的關鍵,就在於將血壓波動控制在正常狀態內。
高血壓病人服藥應是終身的,因為高血壓病人的正常血壓是靠藥物維持的,一旦停藥,血壓就會上升。因此,不規則服藥,對高血壓防治無疑是不利的。
偏見之四:單純依賴藥物,忽視非藥物治療
高血壓是一種富貴病,與食鹽過多,體重超重,嗜好煙酒、活動較少等因素有關。通過去除上述不良因素,血壓可降至正常,可避免長期服藥。因此去除不良因素,盡量減少降壓藥物的種類和劑量,是患者的明智選擇。
如何盡早發現,診斷小兒先天性心髒病,對盡早確定手術時機和方式都至關重要。但是,不少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分娩後
很常見的疾病就要我們平時就做好一些了解工作,不然這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危害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做,動脈血管硬化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