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類風濕關節炎。
民間常有傳說,什麼在陰冷、濕寒的地方待久了,就容易得類風濕關節炎。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怎麼靠譜。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比較復雜,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許多患者都具有遺傳傾向,但並不是說都是由遺傳或僅僅由遺傳引起;感染和性激素也是常見的誘因或相關因素,有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與其相關——比如現在研究就發現,在同樣背景下,有長期吸煙史的人,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就高於不吸煙的人群。 總體來說,這種疾病其實是患者在遺傳、感染、激素等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免疫系統異常反應。既然叫做“關節炎”,它最突出的表現當然就集中在骨關節上。 1、小關節最易受害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當然會出現關節受累的表現,而且最先、最容易受害的就是一些小關節,例如指關節、手腕關節等,另外足部、踝部甚至颞颌關節也都是容易受累的關節。 患者最常見的就是多關節的疼痛、腫脹,而且在多關節受累情況下,還常常呈現出對稱性關節炎表現。 2、清晨表現更明顯 晨僵是這類患者的常見表現,也就是早晨起床時,會感覺關節活動不靈活,而過一會兒、動一動,這種情況就可能減輕。 其實也不只是晨僵有如此情況。如果是一般勞損引起的骨關節疼痛,往往經過一夜休息後,在清晨症狀最輕,而在晚上因為經過一天活動所以表現更重。而類風濕關節炎這樣的骨關節疼痛,卻往往是早晨症狀明顯,而經過活動後反而疼痛不適減輕的。這一點特別要引起注意。 此外,患者也會出現一些關節外表現,例如發熱、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淋巴結腫大等等。後期患者關節還會出現變形,導致畸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