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護理 >> 日常保健 >> 腦血管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

腦血管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

  腦血管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

  很多人都知道中風後會留下很多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說話不清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果積極預防和治療,就完全可以避免中風發生或復發。

 腦血管病的一級及二級預防

  積極預防即努力預防各種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及其他等等,以下分別闡述。

  (1)高血壓:高血壓為腦卒中(腦出血和腦梗塞)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壓的水平與腦卒中發病率呈直線關系,控制高血壓可明顯減少腦卒中。主動關心自己的血壓。建議大家,≥35歲者每年測血壓一次,高血壓者常測血壓,以調整用藥劑量。早期或輕症患者,首先采用改變生活方式治療,3個月效果不佳者應加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此外,改變生活方式治療:減重、限鹽、減少脂肪、增加及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保持樂觀心態和提高應激能力、戒煙限酒。一旦開始應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終身服藥,應按時隨診,及時調整用藥或劑量,直至達到目標血壓水平。降壓目標:一般成人<140/90mmHg;伴有糖尿病<130/85mmHg;伴有腎髒疾病<125/75mmHg

  (2)心髒病:各類型心髒病,如房顫、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心瓣膜病、先心病等,都與腦卒中密切相關。心髒病患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比沒有心髒病的人高2倍以上,特別是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建議大家,≥40歲的人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髒病。確診為心髒病的患者,應積極找專科醫師治療。房顫患者,應長期遵醫囑治療。冠心病患者應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提早10~20年。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2~4倍。建議大家,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測血糖必要時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應首先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煉,2-3個月血糖控制仍不滿意,應專科隨診,選用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更應積極治療高血壓,控制體重和降低膽固醇水平。

  (4)血脂異常:血脂分為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總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為平常我們所說的“壞血脂”,高密度脂蛋白為“好血脂”。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C)過多時,沉積在動脈壁上,再結合其它物質,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可以使血管變得狹窄或完全堵塞,阻擋血液流過;斑塊也可以脫落小斑塊,堵塞遠端血管。近年國內外幾項大的臨床試驗證實,應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可明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約可使腦梗塞發生的危險減少19%~31%。他汀類藥物可以使不穩定斑塊變穩定,不再脫落斑塊,也可以使穩定斑塊變縮小,不再堵塞血管。但流行病學研究資料也表明,血清膽固醇水平過低時(<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此建議大家,定期復查血脂;重視並采用生活方式治療;對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總膽固醇高於5.0mmol/L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2008更新版《他汀防治卒中/TIA中國專家共識》還強調了卒中患者要根據自己本身的危險因素及疾病情況進行危險分層,並進行強化降脂,以達到防止卒中的目的。

  (5)吸煙:煙草中含有20多種有毒物質,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種。尼古丁可導致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可加速動脈硬化;可促進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凝固性和粘稠度增高,並且可以升高纖維蛋白原水平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因此戒煙也是很好預防腦卒中的一種方法。推薦大家戒煙小巧門:想抽煙時可用別的東西代替,如口香糖、瓜子、喝茶等;盡可能讓自己忙碌一些;閒時可陪家人逛公園、做有氧運動或家務。如果您已經對尼古丁依賴了,則需使用戒煙藥物。

  (6)飲酒:國外研究證實飲酒與缺血性卒中之間呈“J”型曲線關系,即每天飲酒大於5個“drink(飲酒當量,1個飲酒當量=14g酒精)”,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呈直線上升;與不飲酒者相比,每天飲酒〈1兩,每周飲酒4次以上時可能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建議大家:對不喝酒者不提倡用開始喝酒來預防心腦血管病;喝酒者應適度,不可酗酒;男性飲酒者每天喝白酒應<50ml(一兩),啤酒<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兩);女性飲酒量應減半,孕婦禁止飲酒。

  (7)代謝綜合征:為包括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腹型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微量白蛋白尿等一系列的綜合征,目標應控制病因(肥胖、體力活動過少)控制血壓、降血脂治療。肥胖定義:(西方人)BMI≥30,(中國)BMI≥28(BMI=體重(公斤)/身高×身高(米)),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BMI控制在<28,或腰/臀圍比<1。

  (8)顱內外動脈狹窄:頸動脈、椎動脈通向顱內,直接向腦組織供血。美國的研究提示:65歲以上男性頸動脈狹窄>50%的檢出率為7%~10%,65歲以上女性檢出率為5%~7%。頸動脈狹窄60%~99%的人群,每年發生卒中的危險率為3.2%。如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者還可因按摩、擠壓頸部、劇烈活動或其他常規活動而致斑塊脫落。頸動脈超聲:可觀察雙側頸內動脈、椎動脈的情況(包括管徑、狹窄程度、有無斑塊)。建議大家:多數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首選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或他汀類藥物(尤其為潰瘍性斑塊者)治療。對於重度頸動脈狹窄(>70%)的患者,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血管內介入治療術。有異常者每三個月復查。

  (9)其他: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漿濃度>16mmol/L)目前為缺血性卒中獨立的危險因素,可導致血管發生類動脈粥樣硬化樣改變,出現血管狹窄等。其血漿濃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應及時補充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②飲食營養不合理:每日的飲食種類多樣化,使能量攝入和需要達到平衡,各種營養素攝入趨於合理,並應限制食鹽攝入量(<6克/日)。

  如何很好的預防卒中,防患於未然呢,首要介紹一下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概念。

  1、一級預防:指未發生腦卒中的人群,嚴格控制所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髒病、吸煙、飲酒及顱內外動脈狹窄等,防止腦血管病的發生(見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2、二級預防:指已發生一次或多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塞或腦出血的患者,為防止再次發生腦卒中而進行的一系列治療措施,控制上述所有危險因素,遵醫囑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其他類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動脈狹窄嚴重的患者應行動脈支架置入術。

  只有將以上各種危險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圍或者接近正常范圍內,並且在發生腦卒中後積極診治,配合醫護治療,才能真正將卒中扼殺在搖籃中,並有效防止卒中再次卷土重來。

 

熱門文章
早晨頭昏腦脹小心高血脂 高血脂的5個鑒別方法

   高血脂的三個臨床症狀   1、高血脂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

離異人士失眠更易引發高血壓

   一段關系結束後頻繁出現睡眠問題屬於正常的適應過程。但10個星期之後,睡眠問題會導致血壓升高,那些本來血壓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