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後該如何護理?
隨著介入的微創特點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以及其技術的更成熟發展,介入治療的應用越來越多,而治療後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家屬應該如何護理成為一個常見的問題。以下就這一問題作一回答。血管介入治療目前有兩種入路,經桡動脈和經股動脈入路,腦血管介入治療更多選擇經股動脈入路。經桡動脈相對更簡單,以下以經股動脈入路為例。
1、術後應絕對臥床、患肢制動24小時。支架患者術後3-5小時拔股動脈鞘,予沙袋壓迫穿刺點3-4小時。患側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保持術側下肢伸直的狀態下,可進行足趾及踝關節的活動。在制動的同時,為促進靜脈回流,緩解肢體腫脹和不適感應按摩制動肢體。 及早行功能鍛煉以減輕神經功能的損害、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釋義:這主要是因為手術采用股動脈穿刺術,而動脈損傷的修復有一個過程,一般壓迫穿刺處數小時就可。而有時術中應用肝素後凝血時間延長,醫生要等待藥物代謝後凝血時間恢復相對正常後再撥鞘,可減少出血幾率。沙袋壓迫是增加局部壓力。同時如果使用了血管壓迫器、血管吻合器,壓迫時間可以減少。而此時可以在不影響患肢髋關節的情況下,進行其它部位的活動,這些活動應不影響股動脈的屈度,改變穿刺點位置。手術的目的是治療疾病,但多為局部性病變,而早期的活動對全身是有益的,在不妨礙手術局部區域的情況下及早功能鍛煉是必要的。
2、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瞳孔、血壓、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飽和度、手術部位有無滲血、周圍有無血腫、術側下肢遠端皮膚顏色、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釋義:手術後會發生各種變化,比如腦出血、腦缺血等情況均會引起神經狀態改變,並通過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血壓、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飽和度)等表現出來,因此需要通過細心觀察而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可能會避免嚴重並發症出現。術後可能出現腦出血、過度灌注綜合征、皮下血腫、腦血管痙攣、腦栓塞、下肢動靜脈血栓形成等並發症,應在護士指導下完成病情觀察。
3、如果患者為局麻手術,應鼓勵患者大量飲水以促進造影劑排出,術後即可吃飯,但避免食用甜湯、雞蛋,以防脹氣。如果為全麻需等待完全清醒後,數小時後再飲水和進食。
釋義:因為手術本身可能會造成惡心嘔吐不適,可能會造成誤吸,應當防止這種反應,因此必需等病情穩定、意識清醒後進食進水。
4、出院後1~3~6個月隨診,半年DSA復查。患者生活要有規律,戒煙酒,保持情緒穩定和保持大、小便通暢,清淡飲食,適度運動;患者要積極治療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口服抗凝藥物期間應定期檢查凝血機能以及時調整抗凝劑用量避免出血和定時監測血壓變化。
釋義:術後如何處理,以及隨訪時間是出院前患者常問的一個問題,一般為術後3~6個月,少數為1個月,目的是了解應用介入治療技術,病變的變化,以便及時處理。同時腦血管病是一種慢性病,有很多生活方面需要重視,基礎疾病的防治更重要。對於抗凝藥物,它是一柄雙刃劍,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在面臨其它手術、外傷時應尋找醫學支持。
5、術後生活一般不受干擾。MR檢查應當有醫生的建議。
釋義:術後可以進行日常活動及一般體力、體育活動,但不能進行劇烈活動(如足球運動)。坐飛機一般不受放置材料影響,而受病情嚴重程度影響。對於MR檢查一般在急性期不要做,如果采用材料(支架、彈簧圈)為MR兼容的話,可在1個月之後在 3.0T以下的MR下進行檢查。
早搏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心性猝死。心性猝死猝死系一臨床綜合征。指平素看來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復或穩定者,突
規律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控制高血壓的病情。但對眾多的高血壓患者來說,運動可不能隨心所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