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心血管疾病在我國不斷攀升的態勢,避免重蹈西方發達國家的覆轍,保證人民健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開展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緩。
發病攀升防治形勢異常嚴峻
我國心血管病發病呈不斷上升趨勢,每年新發心肌梗死50萬人,現患心肌梗死200萬人,心力衰竭400萬人,心房顫動800萬人,由於嚴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大約50萬人。大量患者因病致殘,失去勞動和生活能力,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社會和家庭的巨大負擔。不斷上升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是引起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快速攀升的根源。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億,血脂異常患者2億,糖尿病患者3000多萬;超重者2.4億,肥胖者7000萬,吸煙者3.5億。我國面臨的心血管病防治形勢異常嚴峻。
以常見的高血壓病為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嚴重威脅國民健康。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1959年第一次全國高血壓普查患病率是5.11%,1979年達到7.33%,1991上升到11.16%,呈持續快速上升態勢。與我國高血壓流行現狀和發展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91年我國居民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處於極低水平,分別只有27%、12%和3%。即使到了2002年,也只有30%、25%和6%。其與國外先進國家的高血壓防治水平有著明顯差距。高血壓的防治成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2003年中國心血管病的直接醫療費用為1301.17億元,占同期中國醫療總費用和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分別為22.65%和19.74%。以2003年為基期年,扣除價格影響(根據GDP平減指數計算)後,得到1993年至2003年間,中國心血管病的直接醫療費用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7.33%,遠高於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8.95%)。排在2003年中國心血管病直接醫療費用前三位的病種分別為高血壓(366.03億元)、冠心病(264.33億元)、腦梗死(237.32億元),占同期中國醫療總費用的比例分別為6.37%、4.60%、4.13%。
五大變化彰顯綜合防治成效
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居民各種危險因素,可有效預防與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在我國以社區為基礎,以高血壓防治為突破口的心血管疾病綜合防治已進行了40余年。1969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在首都鋼鐵公司建立了第一個人群防治基地。上世紀70年代各地陸續建立了一批開展社區人群高血壓防治基地。80年代以來,以國家“七五”、“八五”攻關課題形式,國內20個單位協作,對南北不同地區的十余組人群進行了心血管病發病、死亡和危險因素監測。90年代初,北京、上海、長沙等地進一步開展了以社區為基礎的人群防治。1995年世界銀行衛Ⅶ貸款健康促進子項目在我國七市一省啟動。1996年衛生部制定了《全國心腦血管病社區人群防治1996~2010年規劃》,從1997年起在全國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24個省(區、市)開展了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點工作。
在這40年中,我國的心血管病社區防治工作歷經五個重大變化:從數千人群到數十萬人群的綜合管理,從僅管理高血壓患者到管理社區全人群(包括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及多種慢性病(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管理,從注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監測到重視提高人群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如上海、浙江),從專家以科研、項目為實施手段到以政府為主體、多部門合作的一體化管理(如北京的折子工程),從普及健康知識著手到提高社區基層醫生的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為重點(如全科醫生教育、衛生部全國高血壓患者健康行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社區綜合防治逐步向規范化、規模化、信息系統化發展。
試點經驗亟待社區推廣實施
多年實踐證明,開展社區心血管病防治,實施人群規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心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水平,不僅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本身的醫療費用,而且可以減少相關心腦血管急性事件所引起的醫療費用。
依據人群心血管病歸因危險約40%為高血壓病所致這一重大研究成果,我們自2005年以來在全國大范圍試點,開展“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項目的研究。在全國22個省市的18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探索社區以高血壓防治為突破口的心血管病綜合干預模式,管理高血壓患者20多萬,一年時間血壓控制達標率從22%提高到70%左右。在治療率提高的同時,居民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我們認為,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作為技術規范和模式探索階段業已完成,應該在全國層面作為適宜技術加以推廣實施,盡快實現全國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人群防治的規模化、規范化和信息化。
走路抬頭挺胸有利於周身與大腦的氣血回流,也就是說,抬頭挺胸走路時,是讓大腦得到休息。人在走路時,全身經脈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多數病人有突發性的心前區胸骨後壓搾樣疼痛,持續半小時以上,胸口上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