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和頸動脈狹窄不但同樣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它們還是同宗同源的“兄弟”,也因此可以同時手術一並解決。
普及小常識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性心髒病,是由於體內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成分沉積在原本光滑的冠狀動脈內膜下,堆積形成一些類似粥樣的黃色斑塊,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這些斑塊長大後就導致動脈腔狹窄,血流受到阻礙導致心髒缺血,如果斑塊發生破裂,局部血栓形成、脫落可以引起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冠心病除藥物治療外,主要治療方法還有支架植入和冠脈搭橋術。
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血液由心髒通向腦部的主要血管,頸動脈狹窄是因頸動脈內出現了粥樣斑塊導致管腔狹窄,甚至可將血管完全堵住。
頸動脈狹窄除了可引發耳鳴、眩暈、黑蒙、視物模糊、頭昏、記憶力減退、嗜睡以及視力下降、偏盲、復視等一系列症狀,還可能引發缺血性腦卒中,如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甚至昏迷等。
目前,頸動脈狹窄可以采用內膜切除術或支架治療。
搭橋術後可能並發腦梗塞
一般的大醫院搭橋手術是由心外科完成,如果是放支架,可在心內科做,而頸動脈手術則由血管外科或神經科完成。這也意味著需要進行兩次甚至多次手術。
說到做兩次手術,除了住院費、手術費要累加,麻醉等手術風險也要承擔兩次。但因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動脈血管疾病,以冠脈搭橋手術為例,存在著術後出現腦並發症的可能,並且年齡越大,腦梗等並發症的發病率就越高,75歲以上的人發病率甚至達到了8.9%!
心髒手術後為何可能發生腦梗?頸動脈狹窄是主因之一,且頸動脈狹窄程度越高,腦梗等並發症的風險越大。
心腦血管四小時一並手術
能不能將冠脈搭橋和頸動脈狹窄等手術一次性由一位主刀醫生完成?在中日友好醫院心髒@血管外科,這樣的手術已完成40多例。病人在全身血管檢查後,如符合條件,就可進行手術。手術中,先將頸動脈內膜切除,然後在冠狀動脈的主要病變部位進行搭橋術。
冠脈搭橋需3小時,頸動脈手術需1小時,4小時左右,動脈血管中的危險就被清除。由於將冠脈搭橋與頸動脈內膜剝脫同期完成,單獨手術後心梗、腦梗等並發症的危險也被清除,因此術後復發的幾率非常低。
同期手術也有嚴格適應證
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偏癱病人,但在歐美等國卻很難看到。那些國家的人一旦發現動脈病變,就會選擇手術。但在國內很少有人這樣做,我們的觀念是“一個好好的人干嗎要手術”,所以做冠脈搭橋手術的人,通常已有心絞痛或是頸動脈狹窄已引發頭痛、腦卒中等問題。
冠心病患者年齡超過60歲,冠狀動脈的左主干病變已大於70%,有過腦卒中、一過性腦缺血的,頸動脈狹窄超過50%及嚴重的周圍血管病的,就應進行頸動脈造影,確定是否可以同期手術。
動脈硬化不會只侵犯心髒
冠心病和頸動脈狹窄屬同源疾病,它們都來源自動脈硬化。因脂質代謝不正常導致的脂質沉積,沉積物隨著血液流動在身體“適合”沉積的地方停下來,形成像黃粥一樣的斑塊,而冠狀動脈、頸動脈就是斑塊較易停留的部位。
冠心病、頸動脈狹窄是一個人全身動脈硬化性改變的局部表現。臨床發現,60%的冠心病患者,同時會患有腦血管、頸動脈甚至下肢動脈狹窄性疾病。在被診斷患上頸動脈狹窄的病人中,65%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硬化,而國外報道稱,頸動脈嚴重狹窄須手術治療的病人,一部分人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也已迫在眉睫了。
冠脈“病”重頸動脈多跑不了
在冠心病患者中,12%-17%的人頸動脈病變程度超過50%。從脂質在血管中堆積到動脈硬化,再到血管變狹窄,出現心髒缺血、腦缺血是漸進的。在冠心病人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合並極嚴重的頸動脈病變的人也最多。
冠狀動脈硬化程度越嚴重,頸動脈病變的發生率也越高。如果冠狀動脈只有一支血管硬化,頸動脈狹窄的發生率在5%,如果冠狀動脈硬化的血管達三支,頸動脈狹窄發生率在25%,如果冠狀動脈的左主干“病”了,頸動脈狹窄的可能就有40%。冠心病患者必要時需做頸動脈造影。
被診斷為頸動脈狹窄的病人,如心電圖有問題,或曾發生過心絞痛、心梗,也應做個冠狀動脈造影。
王老太最近總是頭暈乏力,全身沒勁,甚至還莫名其妙暈倒過幾次。經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她的心率就像“打
孕婦在懷孕的最初三個月內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輻射和某些藥物的影響,缺乏營養以及某些遺傳因素,使胎兒的心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