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冠心病是一對“難兄難弟”:糖尿病患者容易合並心血管損傷,俗稱“糖心病”;反過來,冠心病患者多有血糖異常。血糖高本身不要命,而糖心病往往會讓患者折壽,因此,糖友掌握預防糖心病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國際糖尿病聯盟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簡稱UKPDS)等多個國際權威研究發現,在糖心病的形成過程中,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高血糖等。並且,這些危險因素對糖心病形成的“貢獻”是不一樣大的,如果要排個名次,排在第一位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脂的其中一項,被稱為“壞膽固醇”,它在血液裡增多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斑塊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合並大血管病變的基礎,其後果是血管狹窄,導致缺血,另外斑塊破裂還可能形成血栓,最終引起腦梗死、心絞痛、心梗以及下肢動脈缺血等嚴重後果。引發糖心病的危險因素,排在第二、三、四、五位的分別是高血壓、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高血糖,這些因素都會對動脈內膜造成損傷,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知道了導致糖心病的幾個“罪魁禍首”,那麼就要一一破解。紀立農教授表示,既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首要危險因素,擒賊先擒王,第一個要消滅的敵人就是它。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有效的對策是服用他汀,控制的目標因人而異,無冠心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應低於2.6毫摩爾/升,有冠心病史者應低於1.8毫摩爾/升。控制血壓,需要打“組合拳”,包括限制鈉鹽的攝入、運動、使用降壓藥及葉酸等,控制目標為低於140/80毫米汞柱。吸煙對血管的傷害很大,糖友必須戒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其對心血管有益,不過,紀立農教授介紹,目前尚無充足的證據表明,提高此指標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因此控制血脂的主要目標應是降低壞膽固醇。高血糖也是毒害心血管的危險因素,因此,讓血糖達標,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糖友必修的“功課”。
最後,紀立農教授提醒廣大糖友,冠心病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憋氣等,特別是活動後加重,這些都源於心肌缺血,糖友一旦有所察覺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爭取早治療。另外,相當多的糖心病患者症狀不典型,因此每年做一次心電圖,必要時做冠脈CT檢查,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極其重要。
2014年“世界卒中日”宣傳周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中心指出,腦卒中不是
先心病患者必須要經手術治療才可能康復,但並不是經過手術就一定會康復,這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所以手術過後家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