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到今天,老百姓比過去是富裕了許多;但同時,困擾著發達國家的這些"富貴病"也登陸中國。
以經濟增長最快的省份廣東為例,據衛生部2000年公布的資料,廣東省也是高脂血症、冠心病增長最快的省份。大家都知道吃在廣東,"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四條腿的除了桌子,都可入盤果腹",這是廣東人詳熟的口頭禅。猴腦、毒蛇、田鼠、果子狸,都曾是廣東人津津樂道的美味,生猛海鮮、乳豬燒鴨、鴿皇叉燒,是廣東人的餐飲主打。從人類基因組解碼的結果來看,今天的廣東人和五十年前相比其遺傳密碼是沒有變化的。不同的是外因改變了,他們現在吃的比過去實在是多很多。這說明基因組這個內因與大吃大喝的外因相互作用,表現出"富貴病"增多,真是應驗了"病從口入"這句老話。 根據人類基因破譯後解讀出的信息估計,人類的健康和疾病狀況有60%是受遺傳密碼所控制,即內因所決定。比如肥爹胖媽基本上會養肥胖孩子,母親攜帶色盲基因,兒子肯定會色盲。而其余的40%則是通過外因與內因的相互作用所決定。比如大多數癌症,都是外界致癌因子影響了癌基因或抗癌基因,才發生細胞癌變的。 有些高脂血症是與生俱來的,是患者從父母那裡繼承了病變基因。他們有的是從小就患病,有的是到了一定年齡後才發病。而大多數則是由於日積月累的營養過剩、懶坐少動、環境污染,或是繼發於糖尿病、腎髒病、甲狀腺病等,於不知不覺中,代謝脂肪的酶和受體等基因表達水平下降,或者是脂肪合成系統功能增強,由此導致脂肪在血液中水平增加,抽血一查便戴上了"高脂血症"的帽子。 血中脂質:膽固醇與甘油三酯 那麼患了高脂血症後,血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脂肪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共稱為人的三大營養物。我們做菜總要快炒油煎,還有肥牛肥羊,脂肪吃到肚裡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再運輸到需要的組織器官去。所謂脂肪通常是指動物來源、易於凝固的白色固體,主要是含飽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而油類多指植物來源的液態物,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脂質則是一個化學名詞,指脂肪酸和含有脂肪酰基(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酯)或類似結構(如膽固醇)的不溶於水的一類化合物。血液是一個水溶性環境,脂質在血漿中運輸,必須溶解在血漿中。脂肪酸水溶性相對較強,主要通過血漿白蛋白來運輸,而其它脂質是通過機體制造的一些特殊蛋白--載脂蛋白來運輸的。載脂蛋白像肥皂一樣具有水溶和脂溶兩種性質。當血漿中脂質增多發生高脂血症時,載脂蛋白也相應增多,因此高脂血症更准確的醫學術語是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