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如何平安過冬
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素有“冬季殺手”之稱,經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甚至失去知覺;或是在寒冷的清晨裡剛起床,只不過是打了一個噴嚏,或外出運動,就突然倒地不起……
專家認為,因為氣溫降低,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不但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及中風的急性發作。為此,中西醫師們向心血管患者提出如何安全過冬的措施。
一、不暴飲暴食
由於胃處於心髒的下面,如果吃得太多,會向上頂住心髒。心髒受到頂壓會感到不舒服,影響正常的跳動。特別在血流不順暢之下,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二、避免便秘
人在用力解便時,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多活動,多吃蔬菜水果,以避免便秘發生。
三、多吃養心食物
心血管病人要保持少鹽、少油、少糖、戒煙酒、多蔬果的飲食習慣。醫生還建議多吃黑木耳及生蓮藕汁,它能有效降低體內壞膽固醇。
如果想要強心,可以多吃西紅柿、蔓越莓、枸杞等食物。戒除太甜的糯米類或豆類食物,以免心髒“洩氣太多”、胃脹,導致心跳不正常及無法呼吸的不舒服感。
四、食補宜“溫”不宜“熱”
不論天氣多麼寒冷,進行食補一定要記得挑選“溫性”的,不要選擇太過燥熱的藥物或食材。當然,過“涼”或“寒”的生食蔬果也不適宜。例如在溫性食材中,同時加入溫性的人參、黃芪或當歸,以及涼性的天門冬、麥門冬、玉竹與百合等。至於熟地黃、何首烏,因為太過燥熱,並不適合給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食用。
另外,傳統中醫在預防及治療中風時,通常會使用溫熱性質的藥材,目的在加強血流循環,避免血流集中往頭頂上沖。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補腦的天麻、青藏高原的紅景天,以及紅花、十全大補湯這幾種藥,會讓血液集中到腦部,反而加重了腦中風發生的危險。
五、足浴或按摩
中醫素有“足常溫、頭常涼”的說法,頭部保暖溫度不用太高,否則就有可能出現頭昏腦脹。
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面要超過腳踝以上三寸(四指幅)的“三陰交”穴;水溫可以在42℃左右。
患有高血壓的人,平日可以按壓合谷、曲池與太沖穴;動脈硬化者可按外關、手三裡、復溜穴。
六、安定神志,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中醫認為,“情志失調”是引發心絞痛甚至腦中風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血管病人平日應避免情緒大幅波動。現代人的家庭及事業忙碌,形成壓力,常常會有急躁、焦慮、驚恐等不良情緒,最易導致血壓上升。所以,保持心境平和、胸懷開闊、精神樂觀,絕對是心血管病人保養及預防的要點。
美國凱撒醫療機構的科研人員選取了846名美國女性,她們都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參加了一項長期的心血管健康研究,當時年齡處於1
概 述 夏季炎炎,外面高溫天氣,室內溫和,很多時候都是打開空調來維持這個身體的過熱情況。這種環境對